性别烦躁指南

目录:

简介

跨性别 - 形容词
指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指派的性别不一致。

自全球文明之始,就有人的性别认同与西方观念下的性别不一致,不同于那种基于外生殖器结构划分的二元性别。早在4500年前,苏美尔帝国就有名为Gala的中性别祭祀;从未被欧洲殖民者踏足的时代直到今天,北美的原始社会文化一直认可第三性别的存在。遍布非洲的部落文化承认多元性别认同,欧洲人却试图抹去历史。人类社会自古就有多元性别身份和差异化的性别规范,也会不同程度地背离性别规范,与西方文化中所谓“传统”性别观不同。

译注1:性别身份,也译作性别认同,英文都是gender identity。译者使用性别身份强调社会层面,使用性别认同强调个人层面。此用法贯穿全文,后文不再赘述。

译注2: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只承认男女二元性别划分,而世界很多古文明承认间性者和跨性别者的存在,很多古文明也允许一定程度的性别越轨。所以作者说不是西方文化传统,这是现代文明的内涵。当代西方跨儿群体在争取权益的过程中反抗了西方传统文化。

虽然跨儿的存在如此久远,现代西方的跨性别概念也只有约130年的历史。为了准确描述这一概念,1965年约翰·奥利文(John Oliven)才用“跨性别”(transgender)取代了大卫·考尔德威尔在1949年提出的词“易性者”(transsexual,又译为“变性人”),而后者曾取代了马格努斯·赫施菲尔德(Magnus Hirschfield)在1910年提出的词“异装癖”(transvestite)。

译注:“异装癖”概念将性别认同差异归为性别表达,后出现描述了性别认同的“易性者”。“易性者(Transsexual)”一词与易性症(Transsexualism)的精神诊断紧密相连,此概念基于性生理和性别的二元观,将性(sex)等同于性别(gender),否认男女之外的存在,要求性角色(Sex Role)与其认同的性别一致,并进行激素和手术治疗。随着理论基础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进步,“跨性别者(Transgender)”概念出现,其含义成为开头所述的定义。

跨性别者就是说:长着阴茎,结果可能是女孩;长着阴户,结果可能是男孩;不论有哪种生殖器的人,可能不完全符合男女性别划分,是非二元性别者。

跨儿[^4]会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明白这个道理。一些孩子刚能理解性别时就明白了,一些人到青春期才会,还有一些人直到成年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到或感受过“性别可能与出生性别不一致”的概念,就直接认命了。

译注:跨儿(Trans)本来是 Transgender 的缩写,但现多指性别认同、性别表达、生理性别和出生性别任意方面与其余方面不一致,部分语境中也等于跨性别。译文尊重原文用词,Transgender 译为“跨性别者”,Trans 译为“跨儿”,文中两者基本无差异,读者可根据语境自行判断词义。

甚至总有人觉得,虽然不喜欢自己的出生性别,但和跨性别不一样。一些人说,自己想像跨性别者那样去进行性别转变,这种想法不尊重那些“投错胎”的“真正”跨儿。媒体传播的跨性别形象会塑造荒谬的观念:规定跨性别者一定是什么样的,跨性别者的成长经历一定是什么样的。

这种内在与外在不一致的感受,就是所谓的性别烦躁。不论在二元性别体系之外的何种位置,每一名跨儿都会经历某种形式的性别烦躁。不同的圈子在什么是性别烦躁,它如何表现出来,以及什么是跨儿上有分歧,跨性别圈子内部曾根据这些问题搞政治迫害。为防止把你搞晕,这里的“性别烦躁”指与出生性别不一致的情况。如果你感知到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性别不一致,不论这种不一致如何表现,你就是货真价实的跨性别者了。

本网站记录性别烦躁的表现,提供性别转变的一些资料,帮助正在质疑探索中的朋友,帮助走在跨性别之路上的朋友,还有想当个好盟友的朋友。

译者说

阅读提示:

这里隔两章就说什么“大脑深处”、“大脑子系统”,再隔几章又说看脑子鉴不出来跨。这里明确一下,跨性别的成因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先天生理、后天教化与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

关于“跨儿是不是必须有性别烦躁”这个问题,已经吵吵好久了。作者的立场是必须有,必须感觉“别扭”。但有的人说,我没这种很身体层面的感觉,但拒斥顺性别规范、二元性别规范,可以是跨儿吗?这个问题交给你去想吧。

虽然很多观点并不普遍适用,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带着自己的思考阅读。

2023年5月更新:

更新增删段落的翻译;增加“我是跨性别吗?”一章(感谢 @hly0928 !);句法、语法改进;增加译注。

Contributors:

limelight @iried_w @tsuyoikaze @yucandy

Github @hly0928

部分词汇:

AMAB trans:出生(指派)性别男

AFAB:出生(指派)性别女

transfeminine:倾向女性认同的跨儿/女性化认同跨儿

transmasculine:倾向男性认同的跨儿/男性化认同跨儿

queer:性变态/酷儿。可泛指非顺性别非异性恋者。带有拒绝一切标签、反抗社会规范的意味。

What is Gender?

性别 - 名词
与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有关并区分两者的一系列特质。根据具体语境,这些特质可能包涵生理性别、基于性别的社会结构(即性别角色)或性别认同(对自我性别的感知)。

“性别”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种类”。12世纪的诺曼法语中"gendre"的意思是“男性或女性的特质”。

很多人以为心理学家约翰·马尼(John Money)创造了“性别”一词,他在1955年提出用“性别”来区分心理上的性和身体上的性。然而早在1949年出版的《两性之间:变迁世界中的性研究》中,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就用这个词区分生理性别与性别化的行为、社会角色。《美国心理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63, no. 2, 1950, pp. 312)如此评价:

这本书超越了它所处的文化预设。告诉了读者什么是“性”,什么是“性别”,什么是男性化的角色,什么是女性化的角色,什么是男女的生殖功能。

玛格丽特·米德研究几个社区里的男女,再进行更普遍的比较,最后分析我们时代性,我们之间的性模式。

Cog @CognitiveSoc

@KatyMontgomerie Magnus Hirschfield was writing about Third Genders and transitioning between sex and gender in the late 1800s.

This book of his, entitled "What do people need to know about the Third Gender?" was written in 1901.

This stuff isn't new, it was just sidelined.

Darkly Dai (Now with added werewolf) @Darkly_Dave

When ever people try to say trans people are a recent phenomenon or trend I think of this photo from Magnus Hirschfield's institut für sexualwissenschaft (1919-1933 germany), that's him in the glasses with the big 'tache, everyone else in this photo is trans, it's from the 1920s.

人类的性 (形容词,不是动词) 分为三类:

  • 基因型:由生物遗传确定的染色体核型(XX、XY及其它变体
  • 表现型:可观察到的主要和次要性征(生殖器、脂肪和肌肉分布、骨胳结构等)
  • 性别可见的性征、一个人内在的性心理模式和性别表达^1

这三类中都受到观念的桎梏。小学的健康课可能讲过,基因类型是二元的,要么是女性(XX),要么是男性(XY),但其实还有十几种其他的排列形式。

很多人认为表现型也是二元的。但生物学几百年来都认为,人类的性特征呈双驼峰型分布。大多数人与两极相差很小,但也有人不同两者,处于典型的两峰之外。很多有两性特征的人处在中间。

然而,性别却是…神秘的。性别光谱本身就很抽象,有很多解释它的说法,但也没有一种完美的。

用于描述性别的一些方法
Sources: [Tumblr] [TransStudent.org]

总之,有些人很男性化,有些人很女性化,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性别,有些人觉得兼具两者,有些人处在中间,有些人处在边缘。有些人以不可知的形式在整个光谱中飘荡,像风一样。性别由心而定,不由旁人规定。

性别的一部分是社会建构,一部分是习得的行为,一部分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生物特性。

现有证据表明,性别似乎是在妊娠期间,大脑皮层形成时确定的(见性别烦躁的成因部分)。这种脑模式在潜意识层面确定人在性别光谱中的倾向。它影响行为、世界观、感受到吸引的方式(不同于性倾向和激素作用)以及人际关系。

性别也会影响大脑对所处环境(你的身体)的预期。当环境不符合预期时,大脑就会以抑郁、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和分离体验等形式发出警告,在潜意识层面说明有什么不对劲。

习性 - 名词
社会固化的习惯、技能和性格。是一个人感知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

在社会层面,性别与习性有关:外表、举止和行为、沟通方式、反应方式、对生活的预期,及社会角色。作家苏珊·史崔克(Susan Stryker)在《跨性别史》(Transgender History)中写道:

很多习性关乎“做自己”的改变——扭胯走路、说话辅以肢体动作、去健身房增肌、留长发、穿显乳沟的开领衣服、剃腋毛、留胡子茬,句末语调上扬或下降。我们往往内化这些行为和打扮,甚至认为它们是天生的,但其实都是通过观察和实践习得的,最好称其为“第二天性”。

这都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建构的文化因素。本质上是“虚构的”,但还是极度性别化,人们无意识地将性别化的习性与内在自我连结在一起。被拒绝参与性别化的社会活动时,会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感到不适。

约翰·马尼(John Money)试图用实验证明性别完全由社会建构,孩子可以在成长中相信“被塑造”的自我。然而实验彻底失败(见生化烦躁部分),性别没有改变,一生不变,改变的是成长过程中对性别的理解。

这些负面症状(抑郁、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就是性别烦躁的症状。

性别不是性倾向。虽然我们用与性别相关的词语来描述性取向(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等),但性别本身不影响性欲,性欲也不影响性别。

非二元性别是什么?

简单说,非二元性别就是既不符合男性的标准,也不符合女性的标准。非二元性别者可能不认同任一性别(无性别),男女两性都认同(双性别),认同两性间的平衡状态(中性),认同性别的变动(流性别),部分认同某性别(半性别),或者认同自己处在整个性别光谱中(泛性别)。

非二元性别者可能认同某种性别的某些方面,拒绝其它方面。例如,半性别女孩可能出生性别为女,却只认同部分女性身份和女性气质。或者一名出生性别男性,正在进行激素治疗,外表女性化却不怎么认同女性的社会身份。

本文某些地方会用以二元性别(男性/女性)区分的词汇而不是非二元的词汇,但这纯粹是为了方便。性别体验和性别表达的世界远比粗暴的二元划分广阔得多。

性别烦躁简史

1948年,一位女士联系了著名性学家阿尔弗雷德·金赛博士(Alfred Kinsey,他出版了金赛量表的),她的儿子坚称自己是女孩。这位母亲希望帮助她做自己,不压抑这种想法。金赛找到了德国内分泌学家哈里·本杰明(Harry Benjamin)博士,想为孩子寻求帮助。本杰明博士为这个孩子制定了一套雌激素治疗方案,一起寻求手术治疗。

本杰明随后完善了治疗方案,一生中治疗了几千名类似的患者。他不要报酬,救治病人的满足感就是报酬,在治疗过程中逐渐深入地理解了这种情况。1973年,他为这种不协调的感受创造了一个词:性别烦躁。但直到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才采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你是跨儿,可能会听别人骂过哈里·本杰明。1979年,(经允许)他的名字被用于成立哈里·本杰明国际性别烦躁协会(HBIGDA),该协会发布了跨性别者照护标准(SoC)。SoC的“哈里·本杰明规则”臭名昭著,限制确诊性别烦躁。该标准根据痛苦程度和性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六个等级。如果你不是“真正的易性症”(类型Ⅴ及以上),通常无法得到治疗。

诊断为类型Ⅴ和类型Ⅵ必须对出生性别相同的人产生性吸引。想进行性别转变就必须成为二元性别的异性恋,不能是同性恋或双性恋;还必须对身体和生殖器感到严重痛苦,开始治疗前就按真实性别生活。借助外界的指导和自己演习,很多跨儿符合标准了,但如果不符合全部标准,很多人就感觉自己达不到进行性别转变的程度。

鉴于社会压力与日俱增,要求理解并接纳跨儿,2011年哈里·本杰明国际性别烦躁协会重组并更名为世界跨性别者健康专业协会(WPATH)。在跨性别者真人指导下(之前没有过),WPATH发布了全新的照护标准(SoC第七版,十年来的第一版),该标准舍弃了本杰明量表,着眼于每个人的具体症状,将性别与性欲脱钩。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在《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中,依据WPATH的照护标准将诊断标准由性别认同障碍改为性别烦躁,支持美国跨儿进行医学转变。

正因如此,过去十年间,世界范围的跨儿数量激增:更容易获得支持让数量增加,更大的数量让群体可见度提高,更高的可见度让社会意识增强,更强的意识让更多人得到医疗照护。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0.6%的成年人和0.7 % 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跨性别者;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1.8%的高中生认为自己是跨性别者;2017年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的一项调查显示,18到34岁的受访者中,12%都不认为自己是顺性别者。

跨性别者正从阴沟中爬出来,我们无处不在。

那什么是性别烦躁呢?

烦躁不安 - 名词
对生活感到不安或总体不满的状态。与亢奋相对。

不论顺性别者还是跨性别者,常误以为性别烦躁是对自己身体的不适。这连诊断性别烦躁的主要依据都算不上^1。性别烦躁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人际交往、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社会适应、对社会的看法、身体与自我的关系。因此,WPATH SoC 7和DSM-5的支持者认为跨性别者不必有性别烦躁。总要像念咒一般唠叨:不对身体感到明显不适,也可以是跨性别者。

性别烦躁本质上是一种内部错误的感觉。没有逻辑支撑,也没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说不清它是什么,但确实存在。感觉自己有点不对劲,但弄不清楚到底哪儿不对劲。

就像小孩子戴着大人的手套。能把手伸进去,但活动困难。能拿起东西,但不能像成年人做精细操作。总之就是不太对劲。

伊维·温特斯(Evey Winters) 在帖子中讲述了性别烦躁。

有没有在公共场合或正式场合的时候突然脚底发痒?不能脱掉鞋子挠一挠,只好忍着那种死去活来的感觉,这种奇痒越来越强,甚至想把旁边的人掐死。

我小时候经常在早晨上学前看电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看最喜欢的频道,一边喝枫糖燕麦粥。西弗吉尼亚州90年代初农村的有线电视网太烂了,看《恐龙战队》,音频却是另一个电视台的(通常是天气频道)。画面稳定,音频清晰。但就是音画不一致。性别烦躁就像这种伴随孩子整天的沮丧感。

就是点一杯清爽的健怡可乐,服务员却问:“可以换成百事吗?”。

就是知道有什么不对劲,也无能为力。

说到底,性别烦躁是大脑对不一致情况的情感反应。这种不一致深处大脑的子系统,没有明确标志。识别的唯一方法是观察引发的情感。根据所处环境与自我内在感受的一致与否,会有积极(性别亢奋)或消极的(性别烦躁)反应。进行性别转变需要识别这些反应。

顺性别者也有这种反应,但反应通常与环境一致,不会有什么问题。几种情况下,顺性别者也会有性别烦躁。例如,把顺性别孩子当作异性抚养,这种做法总以失败告终(警告:自杀),孩子总会发现自己与众不同。

亢奋与烦躁,兴奋与厌恶,都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有些明显,有些细微。性别烦躁也会变化,从觉醒前到觉醒后再到进行性别转变,每个阶段都有新的表现。本指南的目的是描述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提高大家的认识。

必须要先强调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重要到用粗体字写:

每一名跨儿都会经历不同来源、不同程度的性别烦躁。

跨儿的体验不止一种,没有一套标准的感受和不适,没有真正的跨儿经历。每一名跨儿都以独有的方式,经历独属于自己的性别烦躁,别人的困扰可能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好啦,现在把这个免责声明扔到脑后,进入正题吧。

性别亢奋

亢奋 - 名词
极度兴奋、幸福、喜悦、激动的感觉或状态。

说起不适感之前,我们得先聊聊欣慰感。性别亢奋本身就是性别烦躁的标志。“幸福怎会是伤心呢?”答案很简单。

想象一下,有群人,一辈子都住在地洞里,唯一的光是烛光和油灯的光。他们从来没去过地表,甚至都不知道地表的存在。一天,一条隧道塌陷了,露出了通向地表的出口。阳光洒进洞口,炫目刺眼,人们被吓跑了。但瞳孔适应后,洞外出现了一个明亮璀璨的世界,充满了从未见过的色彩。

那个世界很可怕,庞大、未知,所以回到了安全的洞穴。但洞没有消失,每次经过都能看到明媚的光。渐渐地,偷看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大胆地跑到洞口远处。他们开始渴望那片光,总是找借口去仰望它。

他们想留在这个更温暖的地方,却必须回到洞里,洞里还有牵挂的家人和朋友。从小到大一样黑的洞却变成折磨了。

这就是性别亢奋。它是一瞬的光芒,一开始可能是太过艳丽的绚烂,太难理解的困惑。但时光使你觉醒:自己属于光明,而黑暗成了烦躁之源。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Fish don't notice water. It's all around them. Most fish have never left it.

And often, trans people in denial don't notice the gender dysphoria that suffuses their daily lives.

I'm just going to list some idiosyncrasies and discomforts that I didn't realize were dysphoria:

许多跨儿有了一点点欣慰感,才明白自己曾经的痛苦。Cosplay,舞台表演,变装,角色扮演,电子游戏;一点点地尝试不同的性别。或许这样更舒舒适,但会找借口逃避(“如果我的臀部类似这个角色的,就类似女孩的臀部。”),努力说服自己”仅供娱乐“、”纯属艺术“。用不同代词(她/他/Ta……)的称呼感到开心,声称只是猎奇。却找无数借口这么做,扮演更多不同性别的角色,买更多衣服、戏服,更频繁地表演。最后发现自己想一直演下去,感觉比面对现实更好,做“自己”倒成了一件难受事了。之前的自己成了一件戏服。

这就是为什么说“跨儿不必有性别烦躁”。在黑纸上的写的字需要仔细辨识,寻找自我也一样。

各种性别烦躁都有对应的性别亢奋。

Erin, Sundresses Mom @ErinInTheMorn

Just finished 22 valentines cards for my son's daycare class. We wandered about Target to get some candy. It is great just existing, being myself, with my son and living life being seen the way I truly am.

Even all of his daycare friends say "your mom's here!" :)

𝓙𝓸𝓬𝓮𝓵𝔂𝓷 🏳️‍🌈 🏳️‍⚧️💞🐢 @TwippingVanilla

@ErinInTheMorn It really is. Just... existing. No mask, no filters, no misconceptions. Fully actualized. It’s bliss. Cis folk take it so for granted.

例如:

  • 正确区分性别
  • 用想要的名字称呼你
  • 穿着正确性别的衣服
  • 看到并感受身体的变化
  • 照镜子(人格解体情况除外)
  • 按所认同性别的社会规范社交
  • 做阳刚/阴柔/中性的发型
  • 刮腿毛
  • 不刮腿毛
  • 参加一些本因出生性别而不能参加的活动(如新娘派对或单身汉派对)
  • 感觉自己性感/按照正确的性别和性倾向做爱。

只是以真实自我存在于世间就很亢奋。

性别亢奋不是性兴奋或性癖。性别亢奋或许会引发性反应,但不是性反应的源头。性反应由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例如,对自己身体感到兴奋)。跨儿不是在装出自己的真实。

很多没有觉醒的跨儿可能会诉诸性癖,表达性别,缓解性别烦躁感。性别转变期间也可能有些纠结。但这不丢人,你有性自由,并且性与性别共生。回归了所谓的日常,跨儿的性别意识也不会消失。

身体烦躁

大家都听说过“投错胎”的说法。身体烦躁就是由外在体征引起的不适感。但我们首先需要澄清体征是什么。

主要性征

在妊娠期发育的核心生殖特征

  • 性腺
    • 睾丸
    • 卵巢
  • 外生殖器
    • 阴茎
    • 阴蒂
    • 阴囊
    • 阴唇
    • 阴户
  • 内部生殖器
    • 前列腺/气味腺
    • 子宫

第二性征

青春期及以后由激素塑造的所有两性性征。一般来说,青春期前的男女在这些性征上几乎没有差别。

  • 脂肪分布
    • 腰、臀、臀型
    • 大腿、胳膊、后背
    • 脸颊和下颌线
  • 肌肉量
    • 脖子、肩膀和上半身
    • 手臂和腿
    • 腹部
  • 骨骼结构
    • 身高范围
    • 手脚大小
    • 肩宽
    • 胸腔宽度
    • 四肢的厚度和密度
    • 额头、眉毛、脸颊和下颌骨
    • 骨盆宽度
  • 肤质和肤色
  • 音高和共鸣
  • 乳房发育
  • 面毛
  • 体毛(除了阴毛和腋毛)

供参考

接受激素治疗的跨性别者生殖器不会明显区别于顺性别者。

  • 雌激素使阴茎软化,勃起变得不明显,皮肤变薄并像阴道壁一样分泌液体。阴囊软化变色,会阴缝更明显。由于随机勃起停止,勃起组织不使用就会萎缩,导致整个阴茎逐渐萎缩。振动更容易导致性唤起。
  • 雄激素使阴道变得干燥易撕裂(会造成润滑问题)。由于随机勃起开始,阴蒂包皮变厚,阴蒂头的长度增加。阴唇变厚,毛发通常会变多。HRT常使阴蒂变得非常敏感。

主要性征只能通过手术干预。但有些第二性征也属于不可逆性征,即乳腺和声带。雌激素不会让声音更女性化,睾酮不会让乳房缩小(除了脂肪流失)。骨骼结构只会在25岁身体发育期前改变(如睾酮使骨架变大,雌激素使臀部变宽)。

有些次要性征可以通过手术改变(隆胸、形体塑造、面部男性化/ 女性化),有些则完全不能改变。

身体烦躁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幻肢现象会让你感受到不存在的阴茎或阴道,不存在的子宫疼痛,或乳房缺失。

人可以在持续认知到该存在的东西时,感受到这种反向幻肢现象。大脑会优先处理不该存在的感受,比如乳房的重量,或者睾丸、子宫的存在。

观察或触摸外生殖器可能使人恐惧或厌恶,从而引发情感冲动或渴望切除恶心的器官。作为女性出生的跨儿在月经期间可能会有倒错感,或者感觉与激素周期格格不入。

Not Even a Chef @EloraEdwards

When my friends back in high school would discuss who their ideal woman was, they were all describing physical traits of a person they’d want to date... as I explained who I wanted to be.

I always thought everyone had a dirty little secret like mine. A bit of closet shame.

这会表现为去除某些性征的渴望,比如强迫般地剃掉体毛或面毛。但也会表现为相反的强迫行为:一丝不苟地修饰、控制这些性征,比如保养完美的络腮胡,坚持美甲,或者花几个小时在健身房锻炼身体。

体征厌恶可能让人嫉妒那些因病(如睾丸癌或乳腺癌)而被迫去除的人。作为男性出生的有严重生殖器烦躁的跨儿经常想发生某种失去阴茎的奇怪事故。

有时这可能只是一种错位感,甚至无关性别与性。我的大半生中都讨厌自己太胖。但直到开始性别转变,我才意识到自己压根不讨厌脂肪,而是讨厌男性化的脂肪分布。我觉得HRT后的女性曲线很棒。

To My Side My Noble Pandherjar @meimeimeixie

@MamaCoffeeCat I was told that because I didn't have genital dysphoria, I wasn't "trans enough" to transition. I subsequently lived a decade of denial and self-hatred.

Funnily enough, after starting to transition, I began to recognize some of my anguish for what it was: genital dysphoria.

𝓙𝓸𝓬𝓮𝓵𝔂𝓷 🏳️‍🌈 🏳️‍⚧️💞🐢 @TwippingVanilla

@meimeimeixie @MamaCoffeeCat Me pre-hrt: I don’t hate my penis at all.

Me 2.5 years on hrt: GET THIS THING OFF ME.

无论好坏,一个人的身体烦躁可能且将逐渐改变。例如,许多跨女进行性别转变时,没有觉得和生殖器有梳离感。但随着一些更重度烦躁感的消失,她们就不那么适应了。有些人可能坚持想做面部女性化手术,但进行2年的性别转变后觉得外貌还不错。

刚开始的时候才明白更需要或不需要什么是可以的。

如果你不讨厌身体,只是希望更女性化或更男性化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只讨厌身体的某些方面,而不想改变所有性征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根本不需要医疗转变也是可以的。性别转变不等于身体感受。

身体烦躁不是成为跨性别者的必要条件。生为女性的跨儿不必厌恶胸部,生为男性的跨儿也不必厌恶阴茎。每一名跨儿的体验都不一样,但都是真实有效的。

内化的身体形象问题

世界上充斥着对男女身材样貌的期待。我们被广告和媒体轰炸,从而制造了美与丑的常规标准:不要太胖,不要太瘦,不要太高,不要太矮,下巴不要太宽,鼻子不要太大,要化妆但不要太浓,出门要戴胸罩但不要露出来。社会对以性别划分外貌的期待永远存在。

每个人都会吸收这些信息,而跨儿会内化与性别认同有关的因素。跨性别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将女性标准映射到自己身上,跨性别男孩将男性标准映射到自己身上,而非二元性别往往将两性的羞耻感内化于心。因为没有达到某个性别的标准而感到羞耻。

译注:从社会视角理解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能有效降低身体形象焦虑,能帮你认清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例如在 Connell 的男性气质框架下,一部分是理想男性气质(ideal manhood),又再细分为无人可及的评判标准和一系列规范性期待;另一部分是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又再细分为人际关系实践和主要社会制度的运行机制。

这样有什么后果呢?凯瑟琳(Kathryn)说得精辟:

🏳️‍⚧️ Kathryn Gibes ✨ @TransSalamander

If you're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you're a cis guy but have always dreamed of being a girl, and the only reason you haven't transitioned is because you're afraid you'll be an "ugly" girl:

That's dysphoria. You're literally a trans girl already, hon.

🏳️‍⚧️ Kathryn Gibes ✨ @TransSalamander

Don't feel too bad about never realizing it. I just had this eureka moment myself.

But that's literally dysphoria. You feel discomfort being reminded of the disconnect between who you want to be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look like.

生化烦躁

主要性征在怀孕的第8周开始发育。通常在第11周就可以通过B超确定胎儿的生殖器了。然而,大脑在第14周到第24周之间才会形成。目前神经发育的主流学说是,根据胎儿血液中的睾酮浓度(由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等因素影响),大脑在这10周之内向男性化或女性化方向发展。这个过程中大脑会处在渴望性激素的模式中。

如果大脑充斥着某种性激素(如睾酮),身体却产生另一种(如雌二醇),脑内会发生生化功能紊乱。这会导致脑雾、心智能力下降,以及总体上的焦虑不安。我们通常用激素治疗这种情况导致的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现象(DPDR)。

现实解体是一种对周围世界的超脱,是一种“万物皆虚空”的感受。

  • 即便你一直存在,周边的环境却似乎很陌生,就像有人把你的房子换成了舞台道具。

  • 觉得在现实中活动就像在跑步机上行走,建筑物在移动,而不是自己越过它们。

  • 感觉与你在意的人情感脱节,好像你们被一堵玻璃墙隔开,或者那些人只是假扮他们的演员。

  • 周围呈现扭曲的、模糊的、褪色的、二维的或人造的环境,或对周围环境高度敏感。例如,觉得树上的叶子有锋利边缘。

  • 对时间感的扭曲,如感觉最近的事件发生在遥远的过去

  • 距离感扭曲以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感知的扭曲

  • 感觉自己是生命的被动观察者

如果你对《黑客帝国》或《楚门的世界》感触深刻,那你可能处于现实解体状态。这也可以表现为超然感,就好比你不属于这个社会。你可能等着超能力出现,或者等着送霍格沃茨信件的猫头鹰飞来。十几岁的时候,我喜欢上了《迷离档案》中的一集,它讲的是一个男孩在房子下面发现了一艘宇宙飞船,并得知他和他的父母不是人类。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有时伴随着情感发育迟缓。你能笑也能找到乐子,但很少有真正的快乐。悲伤的时刻只觉得麻木,将造成悲伤的事件与自己解离。这也可能朝相反方向发展,过度焦虑导致情绪反应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最终由看似很小的事件引起情感爆发。

需要注意的是,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并不独属于性别烦躁。这种情况与慢性抑郁症、强迫症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等精神问题并发。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本身不应该被视为性别烦躁的标志,它只是警告你有什么不对劲。在知道如何判定后,也很容易从外部发现。处于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状态的人常在日常生活中发呆;他们的眼神阴郁、死气沉沉,看上去就像是壳子里的人。进行性别转变后,最常见的评价就是眼睛变得有神采了。

译注:作者在此描述的表现不仅仅适用于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孤独谱系、抑郁、注意缺陷等精神困扰本身就有类似表现,很可能不是所谓“共病”。此段文字偏向性强,请勿对号入座。

波动

生理和生化烦躁的强度很大程度上受体内其他因素的影响。鉴于它是一种内分泌平衡机制,每天都可能波动变化。例如:

  • 血糖失调或甲状腺疾病导致排尿困难。
  • 为了减少外界刺激而实行多巴胺戒断,可能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 服用影响5-羟色胺的SSRI类抗抑郁药会减轻烦躁感。
  • 作为男性出生的女性化认同跨儿,睾酮激增导致的性吸引和性欲望使她们更加烦躁不安。
  • 作为女性出生的男性化认同跨儿,其月经周期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波动使烦躁感相应加剧或减轻。

身体中无数的系统都在协同工作,它们都每天都会波动并控制着总体精神状态。这种一般性的烦躁会放大其它烦躁的影响。例如,你可能某天觉得被认错性别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接着又觉得像在胸口捅了一刀那么疼;某天看着镜子里的自我,似乎照出了以前的你。

有些人流性别者对此深有体会,有些时候倾向于男性,有些时候倾向于女性,而其余时候则没有性别感,或者两性的感觉都有。另一些人只是觉得它像一条季节性河流:有时因为下雨而丰水,有时因为干旱而成为涓涓细流。

这都真实有效。某天感到非常烦躁,但第二天却不这么觉得,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假的跨性别者了。

它是双向的

Secret Gamer Girl @SecretGamerGrrl

Worth noting that in the event a confused cis person were to attempt medical transition without being stopped by any of the absurd number of gate keepers and actual medical professionals whose sign-off is typically needed, here's what would happen: They take some pills, or a shot

Secret Gamer Girl @SecretGamerGrrl

which will then proceed to make them feel absolutely awful, like pouring sugar into the gas tank of their brain. At which point one assumes they would immediately cease taking the hormone supplements they did not actually need and resume a normal life with no lasting consequence

Secret Gamer Girl @SecretGamerGrrl

Should a REALLY stubborn and confused cis person ignore feeling like total garbage and keep on taking HRT they shouldn't be taking for several months, they might also experience some acne and/or their skin clearing up and looking great, and a woman might start growing facial hair

Secret Gamer Girl @SecretGamerGrrl

a man in such a position might deal with gynecomastia after like, a year or so, give or take, of again, feeling like complete garbage from taking unneeded estradiol supplements. Anyone, in a similar timeframe, might be looking at their genitals acting like the wrong sort, which

Secret Gamer Girl @SecretGamerGrrl

again, I kinda figure is something where one would go "hey this ain't right" and just stop taking the medication they are misusing. Where, again, things would just then go back to normal.

Oh and all of this is me talking about HRT. Usually what bigots are doing is talking about

Secret Gamer Girl @SecretGamerGrrl

puberty blockers as if they were HRT. If some confused cis kid takes puberty blockers the grand total of what would actually happen is.. not starting puberty until they realized they were taking them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and stopped. No side effects of any sort to worry about

可能有反对者说,激素治疗总能改善精神状态。我向母亲出柜时她就是这么说的。“雌激素使人幸福。”这句话完全是错的。顺性别者接受跨性别激素治疗时,总会导致烦躁不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少给男性开螺内酯,因为抗雄激素会导致精神不稳定。5%-10%的顺性别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分泌睾酮而非雌激素。问起心理健康状况时,她们都会愤怒地说很糟^1

一个非常有力的例子是大卫·雷默(David Reimer)的悲剧。七个月大的时候,大卫和他的双胞胎兄弟因为重度包茎接受了包皮环切术(包皮的皮肤病)。大卫的阴茎因为事故被毁了。因此实施了阴道成形术,把他当女孩养,还在青春期给予雌激素治疗。13岁时,他患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再多的指导和鼓励也不能让一个男孩享受做女孩的乐趣。当他的父母告诉他过往的事情后,他转向男性外表,进行睾酮治疗,并在十几岁的时候通过多次手术转变回男性。

当人们以错误性别生活时,心里会清楚的。

心理学家约翰·马尼(John Money)管理了大卫事件,并对大卫成长过程的决定负有主要责任。马尼为了出名,对大卫事件进行了大规模的错误报道,他声称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结果在今天仍有回响,因为马尼的报告被用作反对手术矫正间性婴儿生殖器的例子。但五十年后,还有医生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孩子的生殖器把他们培养成某个性别。

这就是间性者的悲剧。大约每6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处于间性状态(尽管并非所有都与生殖器有关)。对间性儿童使用的“矫正”程序常常导致功能和/或感知丧失。多数情况,医生倾向于将其性别指定为女性,因为阴户成型术比阴茎成型术简单。

社交烦躁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When you interact with very masculine men, you're nervous. You don't really know how to carry on a conversation with them, or want to. You feel an expectation, from them, to be something you're not. You quietly judge them for being too "bro"-y, "basic."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Being vulnerable around strange men is terrifying. You're anxious when you use the public men's room. Changing in a gym locker room is unthinkable. You do not feel ownership of these spaces. You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strange men observing you, or your body.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You're awkward at social touch. You might crave touch, like most people, but you feel like you're almost entirely incapable of receiving it warmly. When giving a hug, something about your torso feels like it will be *offensive* to others. (Whatever it is, they don't notice.)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You can't talk about sex, or attraction, or the bodies of people you're supposed to be attracted to. Even when your commentary is solicited, everything you could say feels unwanted and inappropriate, even if it'd be fine coming from someone else. You freeze up.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You struggle even to voice innocent physical compliments to others, like "Looking good!" You are hyper-aware that virtually anything could sound like unwanted sexual attention, coming from you. You feel like your attention is uniquely, universally unwelcome.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When an AFAB friend expresses disapproval, you're devastated. You scramble to get their approval back. You're worried you're coming across as a simpering "nice guy," all of whom you despise. You just value your AFAB friends' opinions more highly, for reasons you can't explain.

所有的社交性别烦躁都与一个核心概念有关:社会认为我是什么性别?社交烦躁关乎外界如何看待你,如何称呼你,以及你如何称呼他们。社交烦躁在性别觉醒前后表现不同。

当你还在黑暗中的时候,你只是觉得与其他人的相处方式不太正常,相同出生性别的人觉得你们的相处方式不自然。别人的行为习惯让你感到惊奇,而与你真实性别相同的人相处更容易。你与更接近自我的人相连。

例如,一名作为男性出生的跨儿可能觉得在男性群体中非常不舒服,可能觉得与男性同龄人格格不入。男性化的社交很不自然,模仿男性朋友会很尴尬。可能更多地享受与女性的友谊,但对阻碍友谊的社会规范和异性恋规范感到失望。女性想建立友谊关系就会有这种阻碍。当女性出于原则而回避时,她们可能深受伤害。 当逐渐意识到性别不一致时,这种错误的感受会加剧;当认识到真实自我时,这种感受会呈现出新的形态。对于二元性别的跨儿来说,这可能与被认作真实性别的强烈需求有关。当被以不分性别的方式称呼,被不同的人当作不同性别,或人们因为无法分辨性别而感到困惑时,一些非二元性别者会感到性别亢奋。

错用人称代词和错认性别的情况发生时,社交烦躁会发作;用“她”、“他”等与自我性别不一致的代词称呼令人沮丧。当然,包括顺性别者在内的人不尽然如此,但如果一名顺性别者因被叫错性别而感到侮辱,那么一名跨儿也会受伤。就像黑板上的钉子,或者用钢丝球擦皮肤。使用错误代词意味着正和你说话的人不认可你的性别。

如果一个人用中性代词而故意避开相应的代词,二元性别的跨儿也会感到不安。他人不知道该用什么代词称呼跨性别者时应当询问他们的代词。但矛盾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某些人希望被当作顺性别者,询问代词的行为本身也可能导致性别烦躁。这就是第22条军规(译注:指两难境地)。

反跨人士拒绝使用正确代词,但用错误代词会惹麻烦时,他们会恶意地使用“Ta”这种中性代词。判断这种情况时语气和意图很重要。

名字也是一样。不了解的话用出生姓名没什么问题,但故意这么说就是强烈的厌烦了。

当以出生性别生活时,被认成真实性别可能会兴奋或尴尬。比如:

  • 为了侮辱出生性别为男性的跨儿而称其为女孩,这只会让她们脸红,而非生气。
  • 称呼一名出生性别为女性的跨儿为先生可能让他们感觉更好。
Dr. Emmy Zje @Emmy_Zje

The irony in “trans women mimic gender stereotypes” is the only time I DID mimic stereotypes was when I was forced to interact with men. And I did so out of a sense of survival and a longing to try and fit in.

I didn’t transition into stereotypes…I transitioned out of them.

社交烦躁引起的不适会迫使跨儿夸张地宣告自身性别。倾向女性认同的跨儿(transfeminine)可能会为了显得更端庄去化妆、穿女性化的衣服、用更细的声音说话。倾向男性认同的跨儿(transmasculine)会选择男性化的穿衣风格,站得更挺拔,压抑情感的表达,大声且粗声说话。

身体烦躁与社交烦躁

某些跨儿无时无刻不厌恶的体征,另一些人可能只表现为对他人的社交烦躁。例如,一些人只有在被认错性别或被认作跨儿时才感觉不适,而在以真实性别生活的环境中完全没问题。

我在嗓音上没有直接的身体烦躁,我其实很喜欢用男中音唱歌,因此在家会让声音放松下来。然而在公共场合,声音对女性身份至关重要,所以我花了很多精力练声,甚至下意识地在接电话或离开家的那一刻用女声。

我们不孤单!

一个非常巧合且令人惊讶的现象是,未出柜的跨儿会潜意识地找同类。我好几次听说过一个有趣的模式:一群朋友中的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跨性别者并进行性别转变,其他成员也意识到自己是跨儿并出柜。

kiva @persenche

@Whorrorer i can know a cis woman for a year and not feel like i'm all that close to her.

i can know a trans woman for three hours and feel like i've known her my whole life.

跨儿潜意识地受到相互友谊的吸引,一方面是需要想法和行为相同且不加评判的同伴,另一方面是社会排斥催生的亲缘(Kinship)。当然,这不是跨儿的专利,酷儿群体都会这样,但这种连锁反应相当强大。类似于一群朋友因为一个结婚生子而都去这样做的现象。

跨儿在完成性别转变后也经常继续混圈子,因为我们比顺性别者更理解彼此。一群跨儿相聚的屋子似乎也会充满友情和同情。我们很多的经历相通,甚至刚见面就连结在一起了(除了性格冲突)。

社会烦躁

尽管我们想改变现有的性本质歧视主义,社会依旧期望人们符合传统性别角色。其中最令人窒息的是婚姻与父母角色;“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这些词都暗含着沉重的负担。错误的角色——甚至是任何角色——都会像背负铁球一般沉重。社会期望你按照戒条行事,稍微逾越则会被视作糟糕的配偶或家长。

生而为女的跨儿可能因为母职期待而处于严重的烦躁状态。生育理所当然地被当作女性的天职,哪怕怀孕和分娩的过程都充满了性别期待。怀孕意味着无关自我感受的母职,一大堆关于看孩子、母乳喂养和抚育的期望也随之而来。

融入(Passing)顺性别的女性化认同跨儿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抱着一个婴儿或在照顾孩子时,你就会被当作母亲(孩子种族不同就会被当作保姆,不过这扯远了)。这种体验表明你已经被当作一个女人了,但是顺性别女性谈论生育经验时会成为一个错误

当你迎合与真实性别一致的社会标准时,社会烦躁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例如,许多跨女有这样的体会:她们会出于羞耻而在进行性别转变前遮挡胸部。甚至在性别觉醒之前,赤裸上身游泳就是普遍的不适经历。

耻感

违背社会角色会表现为强烈的耻感。在父母和同伴的不同期待下常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孩子在柜子中长大并苦苦挣扎着适应社会性别常规。父亲可能对拒绝参加体育运动等男性活动的“儿子”感到失望;女性同伴可能会对混男生圈子的“女孩”感到不喜;十几岁的男孩可能会排斥不会开“玩笑”的生而为男的跨儿。

这类情况可能会使跨儿被欺凌、虐待或孤立。与外界期待不合的割裂促成了内心的耻感,然后表现为由此导致的抑郁,最终加剧痛苦。

Dr. Emmy Zje @Emmy_Zje

Guilt is a byproduct of shame, shame is a byproduct of transphobia, and transphobia is a byproduct of lies based in fear.

Once you realize this, you can begin to see “trans” for what it is...a beautiful manifestation of nature. A gift to be cherished, not a curse to be hidden.

这种耻感在暴露跨儿身份时尤为强烈。反跨朋友和家人在出柜时会以消极态度甚至是暴力应对,这种羞耻感因此转化为极端的内疚和耻辱。已婚的跨儿可能因为自己出柜而破坏配偶的生活而感到十分自责。他们可能会受到邻居与同龄人的指责,并担心影响到配偶和孩子。

这也是性别烦躁的一种形式,因为顺性别者不会受此影响。

耻感还表现为社会中系统性的反跨现象。现在的成年跨儿就是看着反跨的媒体长大的。美国社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变性人迷恋”风潮对当时的跨儿孩子们是恐怖的创伤:周围所有的成年人和同龄人都在嘲笑、讥讽或厌恶那些他们不仅认同,还强烈共情并仰望的人。耻感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也是很多跨儿30多岁甚至更晚才出柜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到了中年才能克服耻感。

耻感会累积,直至爆发成激进的行为。跨儿常会这样:隐藏身份、越来越无力地与内心斗争, 耻感铺天盖地般爆发,最后自我洗脑不应该这么想。 这种循环不断重复。

约会与浪漫关系

Callidora @Adoratrix

I get the thinking. Trans girls grow up falsely believing they're guys, and so are assumed/expected/raised to experienced and express normative heterosexual attraction to women. If you're a trans lesbian, you transition, but you're still into women. So it's the same, right? No

Callidora @Adoratrix

So let's talk details. To begin with, it's worth pointing out that most trans lesbians don't exactly experience normative heterosexual attraction to women in the same way that cishet men do. Dysphoria and confused gender feelings mess with that a whole lot

Callidora @Adoratrix

Before I transitioned, just the thought of doing any sexual or romantic with a girl made me nauseous, because doing that would feel like I was adopting a masculine role - the role of the boyfriend, the male lover - and that kicked my latent dysphoria into overdrive

Callidora @Adoratrix

When I first transitioned, my family and friends assumed I was going to be solely or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men. Every mainstream cultural message I'd ever absorbed about women (including trans women) told me I needed to be into men

Callidora @Adoratrix

Many trans healthcare systems operate on a really really crude system where a cis doctor asks you a bunch of stuff like 'what toys did you play with as a child?' to see if you match up well enough with what a woman is "supposed to be". And women are "supposed to be" into men

Callidora @Adoratrix

So, there's a lo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ssure faced by trans lesbians to disavow their own lesbianism and experience attraction to men. This is nothing like what any straight man experiences, but it is a whole lot like what cis lesbians experience!

Callidora @Adoratrix

One last thing is, the way it feels to be a trans lesbian experiencing attraction, sex and romance to other women. It doesn't feel like cishet attraction. It's not burdened by any of those weird, crude expectations. I don't recognize any of that in my life

Callidora @Adoratrix

When I read cishet experiences of their sexuality, I feel nothing but alienation. When I read lesbian experiences, they resonate with me deeply and I recongize those things in how I experience my sexuality with the people I love and am attracted to

社会烦躁强烈地影响到恋爱形式。如果你本就非男非女,被迫成为男友或女友很怪异且不公。生为男性的跨儿可能会希望自己被宠爱,生为女性的跨儿可能会对未来伴侣的关注感到不适(超越女性感受的不适,因为这包括真心,而不仅仅是多余的关注)。这种恋爱角色的期望可能是沉重的负担。相比之下,以真实性别约会令人亢奋。比如给一名跨女买花,她会开心地跳起来。

柜中的跨儿会感到异性恋规范的压力,扮演期望中的角色,压抑处理亲密关系的本能。许多跨女试图扮演异性恋丈夫的角色,但进行性别转变后才发现更适合妻子的角色。她们甚至不会被女性所吸引。

除去不适感,许多跨儿意识到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感受和“应该”的感受不一样。进行性别转变才后意识到,他们实际上从来没有像相同出生性别的顺性别者那样约会过,而总有着与真实性别一致的浪漫关系。男同、女同关系与异性恋关系有完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恋爱形式、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沟通方式。即使不清楚自己是男是女,但男男关系和男女关系不同,女女关系也和女男关系不同。

举个例子,我向妻子出柜后才意识到,以前的约会都像女同:先要成为好朋友。没有明确的约会,因为所谓“约会”只是坐着聊天或一起闲逛。几次恋爱关系都单纯因我太害怕迈出“那一步”破坏友谊而告吹。我想和她们在一起的原因是人格魅力而非性吸引。我的初恋在第一次约会时告诉我,我与她约过的男人都不一样,因为我喜欢聊天而不是上床。两个月后,她和我分手了,因为她想要有果敢性格的伴侣。

非二元性别者的关系更复杂:一些人认为自己的约会是“酷儿”风;有些人挣扎着明确亲密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还有一些扮演典型的二元性别角色;一些希望被当作是男朋友/女朋友,即使自己非男非女;有些人希望扮演社会意义上的中性角色或由兼有男女特质的角色。

性烦躁

与社会烦躁密切相关的是性、性关系和性行为的烦躁。异性恋规范期待出生为男性者在上,而出生为女性者在下。大众媒体、有毒的男子气概和色情作品都加强了规范,甚至在跨性别色情作品中也是如此(大部分跨性别vs顺性别的色情作品都聚焦跨性别女性)。这种角色错位常会产生伴侣和同伴关系中的耻感。

这当然不是绝对的,毕竟很多顺性别异性欲伴侣逃离了这种模式,在亲密关系中找到了新形式;或者单纯为了满足欲望纠缠在一起。一些伴侣在性方面根本不兼容,因此寻求其他伴侣。然而,许多外部压力阻碍了自我觉醒,打破这些规范可能极其困难,甚至是痛苦的。面临保守主义或宗教美德主义时尤为如此。

顺性别同性欲者出于道德规范回避了,但探索更适合自己的角色也会得到满足。一些同性欲伴侣在建立关系时就明确了一种既定的攻受关系。其他人则通过攻受互换消解这一问题。然而,同性关系依然会陷入对男性化和女性化角色的期望(女同T/P,男同10)。

这能说明什么呢?进行性别转变前迈进所谓“异性关系”的跨儿,有时会发现自己对性交失去了兴趣,因为插入式性行为不能给予他们期待的满足感。极端情况下会产生完全倒错感,还会引发恐惧。性行为可能生理上令人愉悦,但这种体验是不合适的,行为本身也是被迫的。

🏳️‍⚧️ Kathryn Gibes ✨ @TransSalamander

Did any other trans girls get to the point pre-transition where they had to basically dissociate in order to top or was that just me lol

性欲可能因此消退,因为一半性冲动由心理因素构成。许多跨儿到成年才有性经验,因为严重的性别烦躁失去性冲动,最终导致了表现为厌恶的性功能障碍。他们可能会为伴侣表演,却没什么享受,甚至为了完成任务与现实解离。

他们可能通过这种严重的烦躁感发现当前的性身份与自我不一致。一些跨儿在出柜后才意识到,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认适应以前的性倾向,而是通过它减少性生活中的烦躁。

例如,一些跨女进行性别转变前因为希望伴侣在做爱时像女性一样对待她们,所以认为自己是男同,认清自我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女同。其他人可能试着作为男同生活,但因为在伴侣眼中仍是男性,男同的身份定位也不能满足她们。

强迫性的的男性凝视

作者注:这种特殊的性烦躁难以用概括性术语来说明,所以我将根据个人经历写。以下内容是以我作为二元跨女的角度呈现的。因此可能不适用于所有跨儿。非常抱歉。

"Swole Mom" - How Baby, by Lindsay Ishihiro

有一句拉拉圈子里的名言:“我是想成为她,还是和她在一起?”

区分性吸引和嫉妒很难,还在柜中的青少年跨儿尤其是这样。我们的整个社会都建立在异性恋规范之上;这是文化中不必强调的默认,青春期前的孩子头脑中都充斥着男女间的性吸引。因此,对“异性”生活的兴趣总被当作性吸引。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通常是………耻感。跨儿孩子经常根据真实性别内化对同伴的看法,寻找一个不会物化同类的人。因此,孩子会不想参与性物化的过程,因而隐藏这中兴趣。如果儿童在严苛道德规范的环境中长大,例如保守的宗教环境,情况可能会更复杂。

作为在基督教福音派家庭成长的柜中跨儿青少年,我被发现以性的目光看女性就会受到惩罚。我知道如果我被发现穿女装,会被迫面对很多没想好答案的尴尬问题。这个问题对我非常严重,因为我对女装,特别是内衣有着强烈的迷恋。

《辛普森一家》的片段中,Moe Szyslak接受了测谎仪测试。测试结束时,他承认将整晚盯着西尔斯目录中亲密关系部分的女人看。Moe渴望的物化行为的耻感是整个场景的关键,也是笑点。我从小就知道人们会如何看待我喜欢穿女装的事。

我出于羞耻和恐惧尽可能地掩饰了这种渴望,因为我实在不能忍受别人把我当作那种看着什么都能自慰的男孩。更糟糕的是,我还相信我的兴趣就是性吸引。

可是不能总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啊。我理解自己对女性感觉的唯一理论是性欲,因此我所有的女性化兴趣都变成了一种性欲。我想成为新娘的愿望变成了新娘情结,我想生孩子的愿望变成了对怀孕的色情想法,我想成为一个女孩的愿望变成了异装恋物癖。

但最重要的是,我害怕在其他女性面前表现出“性”趣。我有些臭名远扬的男性朋友,他们看热闹不嫌事大,还爱盯着别人看。我以前的老板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向漂亮的女人抛媚眼,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我不能接受自己就在做出男性凝视。即使在最漂亮的女人身边,我也会回避她们,因为我不想被当作那种盯着女性看的人。我不想被当作色狼。

这就是强制性的的男性凝视:异性恋逻辑下默认柜子中的跨女是异性恋男性。从而引起欣赏同伴和性别化兴趣的强烈内疚和羞耻。

一旦你从男性框架中跳出来——把自己认作女性并接纳这些兴趣和观察——羞耻和内疚就完全消失了。即使本质上是女同的兴趣,且真正包含了性欲,它也不再为物化所玷污。我能够不加评判地欣赏我女性同伴的女性气质和美丽,我可以赞美她们,而不必担心被认作舔狗,也不必担心我的意图被误解。

这是种解脱后才能用语言表达的烦躁感。当我开始融入非异性恋女性圈子后更是松了一口气:女性和男性一样饥渴,我们只是(通常)更尊重这种欣赏和性欲。最终从没意识到的负罪感中解脱。

外表烦躁

服饰、头发、妆容、首饰、眼睛、耳环和其他修饰,甚至个人卫生都可以是外表的一部分,比如刮体毛、护肤。这些东西在社会中都是按性别划分的,尤其是衣服和头发。

虽然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和80年代的商业时尚热潮已经在模糊两性气质差异上做出了不朽贡献(主要通过将男性气质化为两性气质),但仍然存在着遵守传统性别规范的巨大压力。穿与性别不一致的服装就会被视为同性恋,一位女性穿着定制西装都会被视为女同性恋,一个因为儿子想开冰雪奇缘派对而穿上艾莎服装的爸爸,也会被视为反叛和虐童。

几十年来,男人留长发一直被视为摇滚乐的反叛,留长发的男人被歧视为懒汉和流浪汉。短发女性通常被认为是同性恋或女汉子(除非是老年人,因为这符合社会期望),女性常被迫留长发。在90年代,男性穿耳洞更常态化,但仍然被视为一种反叛行为,并且一些老板不允许男性戴耳环。男性化妆被有毒的男性气质所污名化,即使是喜欢化妆的男性也会因为压力而避免化妆。

不论如何,外表是按性别划分的。不论在性别光谱中处于什么位置,跨儿希望以真实性别的样子展现自己很正常,对摆脱性别表达束缚的渴望也很普遍。出生为男性的跨儿可能希望有更女性化的特质,而出生为女性的跨儿可能希望拥有更男性化的外表。这可以是与生理性别完全相逆的努力,也可以是在追求中型气质的渴望。它甚至可能只是与生理性别表现一致的愿望。

不是所有倾向女性的跨儿都表现得女性化,不是所有倾向男性的跨儿都表现得男性化,不是所有的非二元性别者都追求中性气质。酷酷的出生为男性的跨儿是真实的,可爱的出生为女性的跨儿也是真实的。外表不是性别,性别不是外表。

外表烦躁通常出现在早期,表现为对另一性别的造型着迷,并希望能够像该性别的人一样。这种渴望可以通过尝试中性风格来满足,但常常通过“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尝试”这样的话自我检验。生理男性经常遇到这种问题,这种渴望往往受困于社会规范,导致对女性化外表的兴趣被误解为性欲。

转变后的外表烦躁通常是以指派性别外表生活时的高度不适。它甚至可能无关外表,而只是衣服给你的感受。在我做转变的一年半里,我不能忍受穿中性t恤,因为它们让我觉得更男性化。即使现在我也得把领子剪下来,因为紧紧的脖子使我烦躁不安。

外表对身体烦躁的影响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When you get ready to go, you just roll out of bed and throw on whatever. You don't really do any self-grooming, or care about what's on your body. You're a little proud of your lack of vanity, your deeper, non-appearance-level existence.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Your clothes are chosen almost entirely for comfort. And for you, comfortable means loose and baggy. You can't stand wearing clothes (that others claim are flattering!) that are close-fitting in the wrong places, that draw your own attention to certain parts of your body.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Clothes shopping for yourself is a hassle at best and a source of stress and anxiety at worst. When you do find clothes that fit and look okay, they don't make you *happy*. You don't feel more confident in them. You're just relieved you can go home.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Occasions where you *must* dress up, like weddings and funerals and job interviews, are the worst. Even after all of the grooming and wardrobing, you feel self-conscious and awkward in formalwear. It makes you feel *fake,* like a lump of sludge pretending to be a fancy person.

服装在身体烦躁中也起主要作用。男装总是剪裁地四四方方。女装有更多的曲线,突出腰线和臀型。男裤胯部较低,留给外生殖器空间,也没有曲线,而女裤则相反。女装通常是合身的,而男装很少合身。男装通常由更结实、更厚的材料制成,所以只能穿一件。女装通常由更薄更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穿多件。

因为这些设计迎合性别规范,它们往往会增强倒错感。男女牛仔裤的差异往往会对跨儿的舒适感产生重大影响。不幸的是,这是双向的,因为与穿性别相符的服装会暴露体型。

我选择了非常女性化的外表,我从五岁起就渴望穿裙子。我讨厌穿西装,讨厌那种不合身的拉扯感。我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愿意穿牛仔裤,因为男士牛仔裤总导致倒错感(然而,女士的牛仔裤和紧身裤却很美好)。当我进入转变时期并逐渐表现得更女性化时,身体与女性标准的不一致再次导致了性别烦躁(胯宽,肩宽,腰宽,胸小)。我到第二年才有了足够的体型变化,女装才与我的体型相符。

这很像其他常见的身材焦虑:避免穿合身的衣服,选择更柔软的面料和更宽松的版型。性别烦躁的典例是只穿运动裤和卫衣的孩子。为了不让衣服紧贴身体,版型会过大。出生为女性的跨儿可能更喜欢穿压缩式运动胸罩来尽量缩小胸部,并避免收腰的东西。

Cherry Blossom @DameKraft

Feeling envious of other girls for being pretty is a thing that many many women feel. Dysphoria is a real headfuck of a layer on top of that feeling, yet I just wanna say that if you’re a trans woman feeling envious of another trans woman, that’s you being a actual woman.

内心中常常表现为对你希望成为目标的强烈嫉妒。对影响自我的体型拥有者的嫉妒,对一个人在街上穿着的强烈渴望,尤其是对其他跨儿的嫉妒。这种感觉常常会持续到转变期,因为即使对于顺性别者而言,成为他人的渴望也是完全正常的。

外表对社交烦躁的影响

外表对于避免错认性别很重要,尤其是在转变的早期。很多跨性别者认为表演性别是真实自我被接纳的必要途径。比实际需求更贴近女性化或男性化的外表,以弥补身体的不完美,并确保被正确区分性别。那些追求医学转变的人可能会发现,随着身体的变化,他们能够在表演部分性别气质的情况下被正确地区分性别,这种需求变得不那么重要。

在2011年WPATH改革前,表演外表是必要的;没有极度女性化或男性化的人都会冒被医生认为是骗子的风险,并失去哈里·本杰明量表标准下的治疗。跨性别女性会因为没穿裙子,而是牛仔裤和衬衫或者妆不够好失去雌激素处方。这就是跨儿医本主义很危险的原因之一:它迫使我们回归现有体系,将那些不符合性别气质刻板印象的人开除跨籍。

外表对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中尤其重要,因为没有显著的第二性征,衣服和头发是展现孩子性别的唯一方式。如果一个婴儿穿了粉色衬衫,陌生人就会认为Ta是女孩。即使中性的儿童服装也明显地以颜色和图案区分性别。对于跨性别儿童来说,要么被迫剪掉头发,要么留长,而这可能是极其痛苦的。拒绝给跨性别女孩或倾向女性的非二元儿童穿裙子,或者强迫跨性别男孩或倾向男性的非二元儿童穿裙子,都会使其心情低落。

存在烦躁

当按照错误的出生指派性别成长时,你会错过很多真实性别的体验。留宿聚会、露营、童子军、购物旅行、拉拉队或运动项目。男女混做的项目可能会因为参与方式不同而有非常不同的感受,如舞会、宗教仪式(如犹太人的男女受戒礼),甚至是求爱行为。这种烦躁也可能有生物学原因,比如对没有生孩子或母乳喂养感到难过。

这些遗憾可能会以失落和受伤表现出来。此外,对已经有了但本不应有的回忆,或以错误性别参与的活动,也可以由于尴尬的细节化为伤疤。想象一下,当你知道你本应是新娘,却不得不在婚礼上扮演新郎;在成长过程中梦想着完美婚礼,接着在其中扮演错误的角色。

有些时候,存在烦躁会以真实存在的方式表现,以逝去的青春打击你。所有的约会、少年的嬉戏、聚会,甚至只是年轻时不负责任的性关系——都成为了无法挽回的青春。

许多跨儿试图重拾这些遗憾:举办或参加酷儿舞会;组织留宿聚会;和伴侣重新宣誓成婚;青春期仪式——让母亲帮忙选购第一副文胸,或父亲教怎么刮胡子。然而,存在烦躁终究是永远无法缓解的。你能以新的体验来取代失去的体验,但时间一去不复返。

这是肯定跨儿青少年的重要原因之一。男孩想做普通男孩的事情、女孩想做普通女孩的事情,而非二元儿童想做任何感觉正确的事情。他们永远不会忘记错过的青春。

掌控烦躁

在柜子里长大,即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柜子里,也会建立一种减轻性别烦躁的应对机制。以下是柜中的跨儿缓解日常性别烦躁的方法:

  • 电子游戏让你选择性别时,往往会选择与指派性别相反的选项。可能会有一些借口:“它默认是男性,我也不在意。”“我不想盯着一个男人的屁股看几个小时。”
  • 偏爱文学与电影中和真实性别一致,或打破性别规范的角色(花木兰、小妇人)
  • 选择更有代入感或更能满足强烈欲望的色情作品,如同性恋情色片、婚纱捆绑,或性转剧情
  • 异装
  • 找借口剪短发,或留长发
  • 刮体毛,或拒绝刮体毛
  • 穿宽松的大码服装以掩盖体型
  • 尽可能的避免社交,寻求独立
  • 密切了解性别相关的话题,如男女服装设计
  • 对于指派女性,痴迷于健身
  • 与顺性别朋友一起购物,通过他们的外表感受自我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You're worried that you might be homophobic, even though you believe in gay rights, because "LGBT+ stuff" fills you with a deep discomfort. It all seems so flamboyant and overtly sexual. It makes you want to shrink down and disappear, before you die of secondhand embarrassment.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Later, when you meet real queer people, or your friends come out of the closet, you start to idolize them. But you're also jealous. They're *free* and *real* in a way that seems impossible for straight people, like you. They have huge, *real person* worries and desires and lives.

由于性别不一致的儿童受到了诸多虐待,许多跨儿出于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隐藏本性。他们说,在生活的某个阶段试图“接受”指派性别,极力表现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以试图“修复”自己。甚至一眼看起来都是有毒的性别气质倾向,但是这只是掩饰真实自我的结果。

  • 精心打理面部毛发(所谓“故意留的胡须”)
  • 化妆成完美女性化的外表。
  • 高度男性化或女性化
  • 避免时尚话题,谈及时选择离开。
  • 对于生理男性者而言,痴迷于健身。
  • 在一段关系中承担非常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角色(如尽职尽责的端庄主妇)
  • 结婚生子,期待这能“解决”你的问题
  • 对性别和性取向采取极端保守态度。(译注:“恐同即深柜”)
  • 出于自我防卫目的,恐同恐跨,以防被怀疑。
  • 防止参加任何与自己真实性别有关的活动。

最后,另一个极为常见的应对机制是逃避或沉迷,以忘记自己的感受。

  • 在兴趣爱好上花费大量时间
  • 长时间工作
  • 不停地看电影、电视或书籍
  • 把所有休闲时间都花游戏或社交媒体上
  • 痴迷于打扫自己的生活空间。
  • 睡觉,睡大觉

冒名顶替综合征

Nightling Bug 🗝️ @NightlingBug

@precociouspants @TorgHacker You don't need dysphoria to be trans!

But also, I've seen "angst over not being dysphoric enough" described as a sort of meta-dysphoria? Because it's distress you experience when you're worried you aren't _____ enough to be your gender.

冒名顶替综合征 (又称自我能力否定症、冒充者综合征) 是一种心理模式。表现为怀疑自己的成就,并持续恐惧被发现“欺骗”行为。

总体上说,社会非常善于让跨儿怀疑自我。我们在一生中接收到了无数的潜在信息,说成为跨儿是不正常的,并且跨儿必须是特别的。顺性别媒体对“投错胎”叙事的执念,导致跨儿青年内化了许多虚假信息。很多很多跨儿孩子抱着“自己不是跨儿”的想法长大,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本来就是另一种性别,而不是意识到这一点。很多非二元性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知道有些事情不对劲,但因为觉得自己不是二元性别的跨儿,所以不相信自己就是跨儿。

除此之外,“跨儿讨厌自己的身体”或“厌恶自己的生殖器”这样的信息渲染了错误的认知,以至于许多没有身体烦躁(或者认为不够强烈)的人觉得自己不够“跨性别”。

是的,你足够跨了

Faith @RoseOfWindsong

Gay people 2 decades ago: *exist*

Bigots: "They're trying to turn our children gay! We must protect our children!"

Trans people now: *exist*

Bigots: "They're trying to convince our gay kids they're the wrong gender! We must protect our gay children!"

除此之外,恐跨媒体不断传递这样的信息:跨儿实际上不属于他们的真实性别,只是试图欺骗人们相信这一点。这种信息就像病毒一样被传播内化了。尤其在面对这么多的性别刻板印象时,会产生很多对自己性别真实性的怀疑。与这些刻板印象的冲突,很容易让自己相信没有达到真实性别的标准(注:顺性别男女也经常这样想)。

此外,由于恐跨的虐待史,许多跨儿自尊心受损,并常伴有自我怀疑。性别烦躁也会导致抑郁,从而进一步助长并强化了这些怀疑。这都会导致严重的自我否定,致使一些人一次又一次地挣扎着接受自己的性别认同。

不过,事实是这样的…只有跨儿才会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跨性别者!顺性别者不会对自我认同有这种执念,他们会想一想,然后就不管了。如果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些想法,这是大脑在告诉你走错路了。

人世间充满了各种因素,让我们怀疑自我,也阻止我们逃脱既定的社会秩序。这些制度和观念体系试图否定跨儿的自我实现。

自我女性恋论

𝓙𝓸𝓬𝓮𝓵𝔂𝓷 🏳️‍🌈 🏳️‍⚧️💞🐢 @TwippingVanilla

A friend of mine who just started her transition this week asked me yesterday if I ever got turned on by seeing myself. I knew immediately what she was actually asking, so this is a PSA for all those trans femmes out there feeling invalidated by their own bodies.

𝓙𝓸𝓬𝓮𝓵𝔂𝓷 🏳️‍🌈 🏳️‍⚧️💞🐢 @TwippingVanilla

Im gonna be blunt: Your gender is not invalid because you get an erection when seeing yourself dressed as feminine. We’ve all gotten it. It doesn’t mean you’re fetishizing. It doesn’t mean you’re not actually trans.

All it means is that you feel good about how you look.

𝓙𝓸𝓬𝓮𝓵𝔂𝓷 🏳️‍🌈 🏳️‍⚧️💞🐢 @TwippingVanilla

Gender Euphoria is sexy. Being comfortable in your clothes is sexy. Liking the way you look is sexy. *Feeling sexy is sexy!!*

That triggers a turn on, the body reacts to sexy things.

Here’s the kicker: Cis Women get this too!!! It’s literally just a lady boner!

𝓙𝓸𝓬𝓮𝓵𝔂𝓷 🏳️‍🌈 🏳️‍⚧️💞🐢 @TwippingVanilla

Over time this reaction happens less and less as you get more used to preseting as yourself. Eventually most clothes are just clothes, it’s just your new normal.

𝓙𝓸𝓬𝓮𝓵𝔂𝓷 🏳️‍🌈 🏳️‍⚧️💞🐢 @TwippingVanilla

But that special outfit that makes you feel really hot? That new dress that you try on for the first time and feel really cute in? That lingerie that you bought specifically to feel sexy in?

Yes, that triggers it. All it means is thst you’re happy.

𝓙𝓸𝓬𝓮𝓵𝔂𝓷 🏳️‍🌈 🏳️‍⚧️💞🐢 @TwippingVanilla

Let me tell you, the massive relief my friend displayed at learning that this was completely normal was palpable. The poor girl had been stressing about that so hard.

She didn’t even know about AGP, but she knew the stigmas and was terrified that this meant she was fake.

在20世纪80年代跨性别意识刚刚萌芽的时候,雷·布兰查德(Ray Blanchard)的自我女性恋论(Autogynephelia, AGP, AG)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支持。这是伪科学的论断,目的是用性欲倒错来“解释”跨性别女性身份。布兰查德按照性倾向为男或女来区分跨性别女性,同时也否认她们的女性身份。他的理论完全忽略了跨性别男性,并且彻底否认了非二元认同。

自我女性恋论声称,跨性别异性恋女性实际上只是想以女性外表吸引直男的男同性恋,而跨性别女同性恋实际上是渴望从女性性欲中得到满足的直男。

布兰查德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事实:刚做转变的女性常常因女性化外表产生性唤起。他的研究对象大多是首次寻求激素治疗的患者,因此女性化外表仍然是非常新奇的。

这令人费解,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有效的心理学理论,甚至大学课本里都写了。布兰查德的研究不是严谨的科学研究,他的数据有极大的缺陷(操控患者,并舍弃所有与假设不符的数据)。他的很多理论都是基于厌女思维,这个男人的研究中从来没有顺性别女性的对照组。你可以在Julia Serano精彩的论文《驳AG论》中理解这个理论有多荒谬。

该理论在21世纪前十年的后期被现代心理学彻底否定,但其危害已经造成。在大众眼里,跨性别女性都是恋物癖变态。媒体对跨性别女性的描述反映了这种态度,进一步公众意识中传播负面形象。

跨性别女性将这些信息内化,并得出她们不是跨性别者而是恋物癖的结论。我经历过这种感受,几乎我认识的所有80后青春期觉醒的跨性别女性都经历过。

你不是恋物癖,想象自己时女性的感觉是性别亢奋。

父权制的压迫

否定出生为女性的跨儿的常见原因是将性别与对妇女的系统性压迫混为一谈,特别是没有进行医学转变的非二元性别者。“你只是因为女性的境遇而不想成为女性”这样的信息会深深地影响潜意识,造成自我怀疑。 但这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如果你只是出生为女性的跨儿而不是女性,那么你就是跨性别者。 总体而言,社会对待跨性别者的态度比对待女性的态度要差。因此,“通过转变逃避系统性压迫”是一个愚蠢的概念(我个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跨儿)。

激进女权主义“抛弃女性角色”的说法也会让你更难探索自我感受。“我是非二元性别,还只是女权主义者?”“我是个男性,还只是男性化的女同性恋?”因此,我鼓励你与顺性别女性女权主义者,特别是女同性恋者谈谈。她们会抱怨制度化的压迫和父权制,但这都是外在问题,她们想成为女性。即使是非常男性化的女同性恋也想成为女性,她们只是与主流女性气质不同。

这会引起一个问题:人们认为非二元性别是中性风,而中性风就是不那么女性化。女性化的非二元性别者是真实的!你可以保留乳房,你可以喜欢身体曲线,你可以不介意别人称呼你“她”。但这并不能意味着你没那么跨性别。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二元性别的女性,那你就不是二元性别的女性。顺性别女性不会感到这种分离感。

有毒的男性气质

出生指派为男性的孩子在“做男子汉”的信息中长大。主流媒体中很少有积极的男性气质,男性化的出生为男性的非二元性别者也常常在跨儿中失声,以至于男酷儿很孤独。指派为男性的非二元性别者常常被当作顺性别同性恋男性,或者被当作跨性别女性。

你可以成为性别酷儿!你的性别认同是真实的!

跨儿医本主义

它影响所有人。跨儿医本主义(又名“真正的跨性别”)是一种源于哈里·本杰明量表(类型Ⅴ和Ⅵ)的跨性别观念。它试图加强WPATH之前制定的规则:跨性别者要有强烈的身体烦躁,要求医学转变,并常常否认非二元认同。跨儿医本主义的核心是至上主义,将二元性别的跨儿置于其他性别认同的需求之上,并反对扩大跨性别认同。他们希望设立更高的门槛,反对非二元性别者称自己为跨性别者,并希望更少的人治疗性别烦躁。

简单来说,很多跨儿医本主义者讨厌新人“很容易就成为跨性别”了,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新人。这种观念始于心怀不满的年长跨儿,但后来又蔓延到其他二元性别者中,特别是年轻的跨性别男性中。

如果跨儿最先接触的跨性别概念是跨儿医本主义,会严重影响自我接纳,甚至将他们推向深渊。跨儿医本主义者不会说“不,你不是跨性别者。”

不要被迷惑。 这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无视他人痛苦之上的PUA策略。

跨性别者可以内化一些相关的有害观念,将性别转变当作必要步骤。其中一种认为,如果没有变更性别标记就不配被以性别认同称呼,甚至不应抱怨被认错性别,只要他们没有改变他们的身份证性别。由法律决定是否尊重一个人的人称代词,就是跨儿法本主义。变更性别标记不仅仅是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也不单单因为一些人无力负担这个过程,很多国家更是禁止男女之外的性别标记。跨儿法本主义认为不改证就活该被认错性别。

译注:性别标记一般指各种文件上的性别选项,包括但不限于法定性别标记。

反跨保守女性主义(TERF) /性别批判运动/性别本质主义

性别本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属性,而这种属性基于天生的性器官。反跨保守女性主义和性别本质主义思想脱胎于第二波女性主义中的性别分离主义,它完全否定了跨性别和非二元性别身份。这场运动基本被右翼反动分子、种族主义者和恐同者取代,并且现在得到了福音派基督教组织的支持。

这些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否定你的存在。不要给他们机会。

性别废除主义/后性别主义

后性别主义是一种源于激进女权主义中的超人类主义思想,它认为性别的存在弊大于利,并试图在社会中彻底消除性别。守旧的排跨女权人士兴奋地根据性别废除主义推论出跨儿不应存在。性别废除主义的排跨派认为性别全部是建构的,即所有觉得自己属于二元性别的人,要么是在鼓吹性别刻板印象,要么就是无知地遵循系统化的洗脑教育。他们不承认性别烦躁的存在,还会否认感受到性别烦躁的人们。

译注:超人类主义,即以技术手段,致力于研究并发展旨在改善人类自身的社会运动、思想运动。这种技术将增强人类感官、情感和认知能力,并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健康并延长寿命。由于这种改善依靠生物或机体技术,它或多或少是永久性的,并与人体融合。(Britannica)

注:此条目无关自我认同为后性别主义者或性别废除主义者的跨儿。此条目仅针对排跨女权人士滥用此概念。

博主注:本章作者是 Cassie LaBelle,取得了转载授权。更多请查看她的Medium博客。

译注:帮作者再强调一遍,本章叙述的是北美基督教文化中一个跨女的典型情境。推荐批判性阅读。你也完全可以有不同想法:很多非二元性别者不认为自己是跨性别,很多性别表达不一致者(跨装者等)更不会这么想,但ta们可能有类似于本章叙述的一些感受。并且就算感受完全一致,每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很可能有不一样的身份认同。

我是跨儿吗?

早在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别之前,就幻想着好闺蜜和我说,“别装了,你谁都没骗过去”。

如果你当时问及我这个想法,我大概说不清“谁都没骗过去”到底指什么。在内心深处,我想这可能与性别有关,但我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但说不出来,只是一种被动地伪装自我的模糊感觉。

一旦我接受了自己跨性别女性的身份,逐渐出柜,我就很想让别人告诉我他们早看出来了:““真为你感到高兴,终于想明白了,这么明显的事我都知道好几年了。我认识的所有人都不把你当成男的。祝你活出自己。”

然而,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这些话。我的出柜过程很成功,大多数朋友都支持我,但并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我告诉别人自己是跨儿,朋友家人就接受了,不会觉得我过去20年都装成了男人。


我的好朋友莉莉发明了一个短语 “Egg Prime Directive”,用来描述跨性别者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守则:如果新人还在探索性别,社群前辈不会鉴定新人是不是跨儿。。

一说新人是跨,新人就会否认:内化恐跨的思维基础还在,就会激活防御机制。没直接变得恐跨,没变得恐惧自己的真实,心底的想法也很可能藏地更深。即便没有这样,也会为他们的潜意识留下拒绝其性别烦躁的空间,声称他们只是被操纵或欺骗了。

大家更喜欢对新人说自己的经历,找到理解的共同点。“Egg Prime Directive”禁止外人指定他们的性别,但允许帮助新人探索性别。“我不能告诉你母体是什么,我只能带你见识它。”简单说,就是不能直接说跨性别是怎么回事,只能看看别人是怎么回事。

译注:这句话出自经典电影《黑客帝国》,是墨菲斯向主角尼奥揭示母体 (The Matrix) 的真相前所说的话。

肯定有一些跨儿不遵循Egg Prime Directive,但我没见过。这似乎是跨圈唯一达成一致的原则。即使我极度渴望外人的认可,但现在也明白,真正的接纳源于内心。唯一能告诉你你是不是跨性别者的人,只有你自己。

问题在于,大多数未形成自我认同的跨儿都不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外界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认知长期错位,自我认知就容易受他人影响。即便你知道他人对你的认识缺少了一角,他人的话语也会盖过内心的声音。

这篇文章会给出曾经帮我接纳自己的一些信息和思路。我无法告诉你你是否是跨性别者,但我可以指引你走一条自己的路。我无法提供现成的答案,但我可以尝试帮你问出正确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 “Egg Prime Directive”?

当一个人还没有开始自我怀疑时,即便你百分之百确信ta是跨性别者,直接告诉ta“你是跨性别者”也是不稳妥的。你可以告诉ta什么是性别烦躁,展示ta的感受和你的感受之间的共通点,但你就是不能直接对一个人说:“你是跨性别者”。

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根本不会相信你。

内化恐跨告诉我们自己不可能是跨儿,或者成为跨儿该天打雷劈。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压力也会使自我接纳变得异常艰难。

和没在怀疑自己性别的人说,“感觉你是跨儿”,只会激发自我防御机制:他们的潜意识会努力抗拒这种说法。坚持这么说不仅很可能会让他们迈向深柜,甚至还会使他们对你产生敌意。很多恐跨人士明显在与自己的性别作斗争,跨儿出于自保有段恐跨经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译注:这类似于中文语境下常说的“恐跨即深柜”

即便对方接受了你的说法,也容易怀疑真实性。相比于自己觉醒,外人说的容易使人认为这种想法是被诱导的,或者被人PUA着认为自己是跨儿。唯一稳妥的途径就是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一点。

认识跨儿身份其实就是为了选择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断定别人是跨本质上和强制指派出生性别的做法没什么两样。如果你想帮他们搞清楚自己,那就去讲讲你的经历,谈谈你对性别烦躁的看法,把这份指南发给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与顺性别者所经历的有何不同。

当然,要是有人直接问你,你是否认为对方是跨性别者…这时 “Egg Prime Directive” 就不再适用了。

请始终体谅,我没有接受过性别相关心理治疗的专业训练。我只是根据业余研究和个人经验谈一谈,大都是我与跨女和正探索自我的朋友们的故事。这篇文章并不全面,我只是从自己的视角谈谈,一个三十多岁开始性别转变的二元跨女视角。我对跨儿的经历了解有限,与跨性别兄弟和非二元朋友的经历不同,甚至和有些跨女的经历也不一样。

请考虑:大多数顺性别者很少思考他们的性别

如果你在探索自己的性别——上网搜索“我是跨儿吗?”然后迅速把关上屏幕都算——那关于性别,你比大多数顺性别者一辈子想的都多了。

我问了好几个顺性别朋友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性别,结果九成都没想过。顺性别 (男性,译者注) 不会经常好奇自己成为一名女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不会做一夜性转的白日梦。他们看身体互换电影(如《你的名字》)不会心跳加速。一些人可能想象过以另一种性别生活,但一般只是短暂的思维活动。

顺性别者可不会有多少心力思考这种事。如果你思考性别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奇怪的动力,或者能说明什么。

请考虑:大多数顺性别者会主动向“大姑娘”“大小伙子”成长

起初我对此感到难以置信,但顺性别者确实喜欢自己的性别!顺男喜欢做男人,顺女喜欢做女人。他们并不暗自希望自己生来就是“异性”、无性别存在或是别的什么。他们几乎从不思考自己的性别。

现实情况当然更复杂。很多顺男觉得有毒的男性气质压抑人性,因此主动地拒斥社会性别中的一些期待。很多顺女受厌女、父权制和传统性别角色所害。“喜欢做男人”不等于喜欢在外人面前压抑情感,“喜欢做女人”不等于喜欢男同事的轻视或者天天被催婚。

不过,一旦你排除了所有这些情况呢?顺性别者仍然喜欢自己的性别。他们可能希望改变自己社会性别的某方面,但就算有能力选择另一种性别也不会这么做。但很多未形成自我认同的跨儿听到对性别某方面的抱怨,就以为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的性别。

未形成自我认同的跨儿还以为“我不讨厌做男人”等于“我喜欢做男人”。很多处于自我探索期的朋友常说“我不讨厌做男人所以不是跨”,还会说一堆不喜欢被当作男性的小事,把自己的性别形容得像甩不掉的口香糖。

形成自我认同前我不怎么讨厌被当作男性。你可能对此感到惊讶,但这不是什么事。这只是我的过去,我学会了如何适应男性身份。很多人以为要感觉当男人很痛苦才行,但很多情况下不进行性别转变、形成自我认同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尚未形成自我认同时,你和自己出生性别的关系更多是疏离而非痛苦。

我也多次听到尚未自我认同的跨女说:“好吧,我不讨厌当男人,毕竟男人拥有很多制度性特权。即使我可以,我也不认为我会选择成为女人,因为我不想放弃自己的男性特权。”当然,男性特权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是男人因为不得不忍受作为男人的永恒不适而获得的补偿。男性喜欢成为男性,即使没有社会特权他们仍然会喜欢成为男性。如果你只喜欢男性气质中的男性特权,或者能说明什么。

请考虑:对于还未实现自我接纳的跨性别女性,性别烦躁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多年以来,我认为我不可能是跨性别者,因为我没有经历过性别烦躁。我简直大错特错。

我没意识到的原因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来如此,就以为正常人都有性别烦躁。我知道自己些许的难过不止于“有点另类”,也知道自己的男性气质有点不同寻常,但我每天都在面对性别烦躁的痛苦,却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无论我感到多糟,我总能想出一个足够好的、与性别无关的解释。

未实现自我接纳的跨性别女性与自我接纳后的跨性别女性,性别烦躁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我开始性别转变后照镜子,才会感觉自我不一致,而之前没有。没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孩的时候怎么会对此焦虑呢?

性别烦躁在此阶段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微妙。点此查看“尚未形成自我认同时的经历”(我最热门的文章)。

请考虑:“顺性别零假设”的影响

在数学中,“零假设”是指通常被假定为真的前提,直到其被证明为假。这是一种默认规则,类似于法庭中的“无罪推定”。比如,如果你要判定某人犯有谋杀罪,仅凭间接证据是不够的。你通常需要强有力的物证、供述或其他明显的犯罪证据。

Natalie Reed认为,顺性别状态是社会的“零假设”。人们以出生性别“零假设”我们,令我们提供自己是跨儿的铁证,否则就把我们当作顺性别。

从总体上讲,这不无道理,因为世界上的顺性别者可能比跨性别者要多。然而,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大多数人都满足于现有的性别身份/性别认同,不会有所困惑。如果你在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可能就不是纯粹的顺性别者。

“顺性别零假设”论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问题:一旦你不再抱有偏见,你是跨性别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你对“我是顺性别者”和“我是跨性别者”这两种假设给予同等权重,并且不再要求跨性别者承担证明自己的责任,那么你觉得哪边更符合实际?如果你开始像寻找“跨性别证据”一样寻找“顺性别证据”,你的错觉有时就会轰然消失。

请考虑:你想成为什么性别,你其实就是什么性别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男人想成为男人,女人想成为女人。如果你想成为男人,那么你就是男人。如果你想成为女人,那么你就是女人。如果你不想成为任何一种,或者你既想成为男人又想成为女人,或者你有时想成为女人、有时想成为男人,那么你可能是某种意义上的性别流动者或非二元性别者。

“但你不能就…这么做!”我听到你这么说了。但你绝对可以这么做。实际上,这基本上是你真正需要回答的唯一问题。如果你一直把自己当成男生,想成为女生,那作为女孩生活可能更幸福。至少值得试试性别转变能否带给你幸福吧。

请考虑:怀疑自己不会否定你是跨儿的可能

几十年来,我“知道”自己不是跨儿,因为“真正的”跨儿有坚定的性别认同。我内化了这样一个虚构的形象:一位年轻的跨性别女性,要求每个人都把她当作真正的女性,面对压迫的时候毫不畏惧。

我以为这就是跨性别者的样子;勇气、胆识,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毫不动摇。这不是我,所以我不可能是跨性别者!

事实则是,很少有真正的跨性别者在开始转变前会产生这种感觉。相反,我们几乎都在自我怀疑中开始了我们的旅程。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自我探索(我本人还辅以激素治疗和社会转变),才会逐渐建立坚定的性别认同。

但在初期阶段,我们几乎都感到自己的性别非常混乱。我们觉得自己不够“跨”、称不上是性少数,更别提进行性别转变了。我们担心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担心自己反应过度,犯了一辈子的大错。走出保护自己的小窝。

如果你感受到上述种种,那你并不孤单。我的治疗师甚至开玩笑说,“我是否足够跨?”,这问题太常见了,以至于它几乎成为了跨性别者的指征。不经历自我怀疑,就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别认同,自我怀疑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

请考虑:你的跨性别历程可能和主流说法不同

译注:本节已做细微修改,更换不符合中文语境的文化专有项,如drug queen。

主流文化认为只该讲述一种跨女的经历:她很年轻,小时候就明确了性别认同,从小喜欢洋娃娃、过家家。她穿姐姐的衣服,自己化妆。她天生长得就很女性化——面部柔和,身高较矮,身材苗条,看着很中性,即便青春期没吃糖,成年了也很pass。她天天穿小裙子,混女装圈。她喜欢男的,可能援交过。

这种说法很经典,很多人对某些方面也有同感。毕竟,这个故事被反复讲述也是不无道理的。

话虽如此,我认识的绝大多数跨性别女性都与此完全不同。她们中的很多人有典型的男性童年,伴着玩具车、玩具枪和电子游戏成长。很多人没穿过女装,对CD和女装大佬文化一点不感冒。很多人身材高大,肩膀宽阔,体毛浓密。很多人压根不喜欢男的,还有的是双/泛性恋。很多人到二、三十岁才真正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很多人没有过跨儿的“迹象”。很多人一辈子都把自己当成男的。

这种经历也很常见,却没人会讲述。我们这样的跨女近几年才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之前能听到的版本就只有上文那个异性恋天赋党,那个版本似乎是“真的”,而这个似乎是“假的”。

但像我们这样的女生其实是非常普遍的。2003年的一篇文献(TW:有过时用词)显示了几十年的观察结果。研究人员发现,跨女有三种类型。其中两种“一直清楚”自己的性别认同,第三种则有典型的男性童年,没有跨儿的常见迹象,一般在长大后才明确性别认同。少部分人有女装行为,多数人没有,她们应对性别烦躁的方式更细微、内化。我读这篇文献的时候还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但感觉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原来有很多跨女和我一样。

我相信,随着公共领域发声和资源增多,越来越多的跨儿会认识到自我。3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性别转变都很艰难,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一个公开出柜的跨儿。似乎进行性别转变的人都是不做就受不了的。

在2021年的今天,探索自己的性别更方便了,更容易接触跨儿社群、激素治疗等资源了。早30年出生,我可能根本不会进行性别转变;晚30年出生,可能十几岁时就开始了。如果你刚有了探索自我的空间和资源,就不要纠结自己是不是从小就这么想了。

请考虑:阻碍你自我接纳的因素与性别认同无关

每当我和处于自我探索期的跨女聊天,谈话最终都会转向她选择转变性别时可能面临的障碍。比如:“我太高了/骨架太大/太丑”,或者“我怕家人断绝关系/对象和我分手”,有担心工作、上学之类的,还有的担心没钱进行激素治疗和手术。

所有人都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进行社会转变的勇气。向朋友出柜,穿女装,自己的恐跨心情…乱七八糟的太可怕了。还在自我探索的跨女更糟,她们内心没那么强大,搞得像得了慢性病,整个过程似乎都让人难以承受。

人们总是自我否认。先是“害怕成不了漂亮女孩”,然后是“绝对成不了跨儿,万一性别转变后不够漂亮呢?”。这太可笑了,但对于还没自我接纳的跨女来说,就得努力说服自己不是跨。我曾认为自己绝对不是跨儿,因为我根本无法想象每天都要服用激素药物并身着女性服装。跨儿是勇敢做自己的一群人,而我不是,所以我绝对不是跨儿!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我认为这都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们知道性别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开始面对“我是跨性别者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会探索所有其它可能性。毕竟建立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努力隐藏真实想法,就不会有什么自我认同的问题了。

然而,即便你是跨性别者,你实际上也不必为此做什么。我进行了性别转变,但接纳自己后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以不改名字、不换称谓,生活照旧。也可以做一些小改变,享受小小的性别亢奋。

重要的是要记住,你的真实身份与你对性别转变的希望和恐惧都无关。拥有女孩的内在与外表无关,与家人的看法无关,与是否进行、如何进行医学转变无关。性别身份存在于精神与灵魂,游离于身外之物。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性别,你就是。

所以从现在起,去认识你的存在,这无关外在。

我和执着于这些问题的跨女聊天时,总会尽力排除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然后提这样的假设:

有一个按钮,能永久地改变性别,给你一个“异性”的身体,年龄相同、身体状况相同,相貌美丑也相当。如果按下了,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本来就是女孩。伴侣、工作、家人…什么都不会失去。你会按下吗?

顺性别者想都不会想。但如果你心里想按下,只是害怕接纳自己的跨性别身份,那么你的症结可能在于你对性别转变的恐惧,而不是你的真实身份。

请考虑:基本没人“只是性癖”

很多跨儿探索性别的旅程始于性幻想,我也如此。

伴侣之间互换性别的游戏;性转漫画;变身小说;性转语C……都像性别觉醒前的我会喜欢的事。

仔细想想,这其实很有道理。性与性行为不会关系什么社会认同问题,能让人安心探索性别。你可能长时间把性与性别分开看:“我是男的,不过偶尔幻想变成女的,当然不会是跨!”

但这种探索性别的方式让很多人更难以实现自我接纳。虽然我发现这种性探索在我实现自我接纳之前是绝对有必要的,但会把自己的想法当成“性癖”,当成见不得光的事,也就不会进一步探索。

“AG”理论也会给探索自我造成苦难,这个虚假的反跨“理论”由心理学家雷·布兰查德提出。“AG”理论认为自诩跨性别女性的人根本不是女性。这些男性一想到成为女性、拥有阴道就会性唤起。布兰查德认为,性别转变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恋物游戏,强迫全世界参与其中。

我想明确:“AG”理论是胡说八道。研究人员多次否定这个理论。我认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让顺性别者将跨性别女性视为男性性侵犯者。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顺性别者不会这样想,他们根本没听说过布兰查德和“AG”理论。

但很多人在自我探索阶段看到这些说法,就想:“原来只是性癖啊。我大概不是跨吧。”一些跨女主要通过性与性行为体验性别,想到成为女性会确实会性唤起,这会给她们造成困惑。

这种性唤起很复杂,我就不展开讨论了。这种感觉在早期阶段常见,但随着性别转变将逐渐淡化有如下解释:长时间把性别亢奋和性唤起搞混,会通过性行为表达性别;性行为过程中能以真实性别自处,或者体验真实性别的性快感。无论怎样,如果你的感受超越了纯粹的性唤起,那么它就不只是“性癖”了。

请考虑:跨儿的定义很宽泛

如果你没有在性少数社群中呆过很长时间,你可能不知道能有多少种体验和表达性别的方式。

社会让“男”、“女”看起来像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有着严格界限。但内心与外在表达性别的方式有无数种,不论你是否见过,而你的性别就就是某个未被语言描述的存在。我是很二元的跨性别女性,也以女性身份生活,但我对性别的理解与性别表达也和别的女性不同。

跨儿没有统一模板。有些跨儿改变外表,却不改变称呼。有些跨儿改变名字和称谓,却不改变外表。有些跨儿清楚自己的内心认同,却也以出生性别生活。

许多跨儿不做手术,也不用激素。许多跨儿在不同情景下用不同的名字和称谓。许多跨儿在性别上和顺性别规范期待的差不多,但就这么生活。

许多跨儿以某种方式进行性别转变,等有了一些体会,才得以更深入地探索自我。

ta们都确确实实是跨儿,所以你不必有压力,认为自己必须做什么。不要认为接纳自己需要迎合不切实的期待,否则怎么轻松地探索自我呢。跨儿身份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自由,让你摆脱关于性别“可以”和“不可以”的狭隘观点。

无论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要努力拥抱自己的真实。这话听着俗套,但诚恳地面对内心并不容易。在性别与性别表达的世界中,去探索什么能带来幸福,什么不能。这段旅程的终点有无限可能,可能感觉自己的出生指派性别最好,可能偏向了非二元或流动性别,或者像我一样认同为女性。

不论选择了什么,去体验它,去成为自己。

请考虑:进行性别转变更多是让自己幸福,不是去发现什么终极真理

很多处于自我探索期的跨女会因为害怕而自我麻痹,不解决自我认同问题就不去尝试,只是想先完全地接纳自我。

但不做任何尝试,很难完全自我接纳。抽血化验、扫脑子都没办法判定跨儿身份,跨儿永远没有明确证据。很多人在这个阶段给我发信息,“哈喽,我作为男的过了一天,感觉挺好。所以我其实不是跨?”

(回答是:不!我以男性身份度过了许多好日子。但我仍然是名女生。)

你对性别的困惑本身不是问题,你不必把自己的性别定义得多么精确,你不过是个人,有复杂需求、欲望、梦想、目标、恐惧、动机的人,矛盾、复杂、不合逻辑的人,有无数特质的人。

进行性别转变没有“应当”的计划,没有必做事项。你可以保留名字,也可以变更;可以做性别肯定手术,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以每天穿裙子,也可以收着吃灰。一些跨女在自己买衣服的年纪就穿得像女的,可我HRT了三个月才完整地穿了女装。没有什么明确规则,即使有,编订规则的人也入土几百年了。

你不必立刻决定什么。性别转变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初期的尝试基本可逆,你感觉无益的尝试永远不必做。一步一个脚印,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跨过这道坎。

我建议处于自我探索期的人尝试一两件小事,别光用脑子想,然后等着发生什么。脱毛,把胳膊、腿和胸刮干净;涂点指甲油;穿件女装;在网上建个小号,取个女性化的昵称,作为女性上网冲浪;告诉一两个好朋友你的想法,让他们私下换种称呼,看看感觉如何。就算想体验激素治疗,前几个月也是比较可逆的。

某些尝试可能让你不知所措,光是想想就不知道怎么办,但也可能从中感到一瞬满溢的幸福。

这是性别亢奋,它指引着方向。随它前行,无论指向何方,一定是幸福与快乐的方向。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诊断标准。我关注这个标准的原因是没有其他人关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基本与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诊断标准相同。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标准,但要么差不多,要么过时了。

WPATH的照护标准描述了性别烦躁的症状,但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而是由精神科专家自己进行诊断。它总体上主张,如果身心健康的患者说他们有性别烦躁,那么应当相信他们。这里的关键是“身心健康”,精神科专家需要确保没有其他导致性别烦躁的因素。

WPATH声称,如果你认为你是跨儿,你就是跨儿。这也是社群大多数人的态度。只要你认为出生性别与真实性别不符,你就是跨性别者。然而,保险公司对自我诊断不太满意,所以采用DSM-5定义的性别烦躁标准。

供参考

青春期前儿童性别烦躁的诊断要求儿童必须在六个月内持续符合其中六个标准,并表现出临床意义上的痛苦或社会功能受损。

  1. 有强烈的成为另一种性别的欲望或坚持他/她就是另一种性别(或与生理性别不同的某种替代的性别)。
  2. 男孩(生理性别)对变装的强烈偏好或模仿女性装扮;女孩(生理性别)对只穿典型的男性服装的偏好,以及对穿典型的女性服装的强烈抵抗。
  3. 对在假装游戏或幻想游戏中扮演相反性别角色的强烈偏好。
  4. 对被另一种性别通常使用或参与的玩具、游戏或活动的强烈偏好。
  5. 对另一种性别的玩伴的强烈偏好。
  6. 男孩(生理性别)强烈地排斥典型的男性化玩具、游戏和活动,以及强烈地回避打斗游戏;或女孩(生理性别)强烈地排斥典型的女性化玩具、游戏和活动。
  7. 对自己的性生理特征的强烈厌恶。
  8. 有希望第一和/或第二性特征与自己体验的性别相匹配的强烈欲望。

注意,这些是青少年和成人的诊断标准。儿童按照不同的标准诊断。我也稍微改变了措辞,因为官方标准是按照二元性别划分的。

成年人被精神科医师诊断为性别烦躁,则必须满足这六个标准中的两个,且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

  • 体验/表达的性别与第一和/或第二性特征之间显著地不一致

    即一个人看待世界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与出生指派性别人群的常规方式不一致。有大量的特征符合这种描述,可以是人际互动方式、说话方式、爱好、着装、肢体语言和行为举止等性别相关的方面。

  • 去除自己第一和/或第二性特征的强烈欲望

  • 对拥有另一种性别的第一和/或第二性特征的强烈欲望

    这两方面强相关。是前文所说的身体烦躁,即由出生性别导致的身体不适。

  • 成为另一种性别的强烈欲望

  • 希望被视为另一种性别的强烈欲望

    这就是社交和社会烦躁。是一个人想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 深信自己拥有另一种性别的典型感觉和反应

    这是不言自明的。

如上文所述,正式诊断只需要满足其中两个条件。你可能会注意到,只有两个与身体有关。对于一名跨儿来说,经历性别烦躁却不厌恶也不想改变身体是完全真实的。身体烦躁只是成为跨儿的众多方式之一。

关键是,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跨性别者,即出生性别与真实性别不一致,你就满足了两个标准!你有成为另一种性别的强烈愿望,你认同为另一个性别,你强烈确信自己的性别不是出生性别。

因此这么说,自我认同为跨儿而不经历性别焦虑是不可能的。根据WPATH的标准,任何人都可以认同为跨儿。因此,“成为跨性别者不必有性别烦躁”是逻辑悖论。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性别烦躁是什么,千篇一律的话语比解释性别烦躁的细微表现容易得多。但这篇文章可以帮人们理解这一点。

如何治疗性别烦躁?

根据个体需求,治疗方案差异很大。每个人的转变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统一的转变方式。本部分列出了可能的途径。

社会转变

一个词:出柜。简单说,就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你是跨性别者。你宣布你希望使用一个新的名字和新的代词——或者只是希望人们知道你是与出生被指派的二元性别不一致的跨性别者。对于一些非二元性别者来说,这还不够。因为性别是一个光谱,所以有“非二元男性”和“非二元女性”这种东西。

社会转变是出柜行为,它可以减轻自我压抑。

法律转变

即修改你的法律文件以反映真实性别。可以在法院更改姓名和性别,改变身份证上的性别,或重新签发出生证和结婚证。

外表转变

即改变自己的造型。不论是衣服,发型,还是化妆,社会极力按性别划分这些事情,改变外表既是对自我的肯定,也是告诉周围人希望自己被称呼为什么。

医学转变

成年人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和手术。青少年常常使用青春期阻滞剂,直到够做出选择激素的年龄。对于青春期前的人来说,什么都不用。因为恐跨人士总是弄错,所以我需要再重复一遍。

青春期前的儿童不会进行医学转变

虽然美国儿科学会强烈鼓励对跨性别青年的肯定和接纳,并支持其他形式的转变,但明确不支持医生在性激素作用之前(Tanner stage 2)开始激素治疗或使用青春期阻滞剂。

此外,不会有美国外科医生会给未成年人做性别变更手术(不包括间性人的“矫正”,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儿童基本没有明显性征,使其在没有外饰的情况下被当作男或女。发型和衣服就足以让孩子被当作男孩或女孩了。

激素转变

男性化激素治疗(女性性征转为男性性征)常常通过肌肉注射或局部凝胶使用睾酮。性腺激素水平提高通常会导致排卵停止,而排卵使卵巢中产生大部分雌激素。

女性化激素治疗(男性性征转为女性性征)常常通过口服药片、贴剂或常规注射(肌肉或皮下)使用雌二醇。植入缓释材料的做法越来越普遍,用抗雄激素药阻断睾酮的产生或吸收也是常规手段。美国通常使用螺内酯——有睾酮阻断副作用的降血压药。在美国以外,最常用醋酸环丙孕酮,一种美国没有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医生也可能会开比卡鲁胺,它也能阻断雄激素受体。然而,一些医生可能会简单地选择用大剂量雌二醇使身体停止产生睾酮。

对于青少年,青春期阻断剂可能包括上述雄激素阻断剂。或者在医保范围内使用抗促性腺激素(阻断促使性激素产生激素的药物),如醋酸亮丙瑞林(每隔几个月注射一次)或醋酸组胺(每年植入一次)。

手术转变

跨性别的手术通常分为三类:

下体手术(生殖器改造)。

  • 女性化:
    • 睾丸切除术(切除睾丸)
    • 阴囊切除术(切除阴囊组织,睾丸切除术后)
    • 阴道成形术(创建阴道腔)
    • 外阴成形术(创建外阴,有或没有深度)

供参考

下体手术的新领域是出生为男性的非二元性别者手术,这种手术尝试在切除阴茎的情况下进行阴道成形术。这种特殊的手术极具实验性,在美国只做了不到十几次,但前景很乐观。

另一种非二元性别的下体手术是生殖器切除手术,其目的是完全切除外生殖器,只留一个尿道口。

  • 男性化:
    • 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和宫颈)
    • 卵巢切除术(切除一侧或双侧卵巢)
    • 阴道切除术(切除阴道腔)
    • 阴蒂阴茎化手术(使阴蒂增大成阴茎)
    • 阴茎成形术(皮肤移植造阴茎)
    • 尿道成形术(通过阴茎延长尿道)
    • 阴囊成形术(使用大阴唇和假睾丸构建阴囊)

上体手术(胸部改造)

  • 女性化:
    • 通过脂肪填充或植入隆胸。
  • 男性化:
    • 双侧乳房切除术(乳房组织切除)和胸部重建。

面部女性化/男性化手术(头骨、软骨和面部皮肤改造)。

一个人越年轻,就越不需要做这些手术,尤其对于20岁之前开始医学转变的人。

  • 女性化:
    • 前额重构
    • 眼窝重构
    • 眉部提拉
    • 发际线矫正
    • 眼袋整形术(眼袋提升)
    • 隆鼻(鼻子的整形)
    • 脸颊植入
    • 唇部提拉
    • 唇部填充
    • 下颌重构
    • 气管削除(喉结缩小术)
    • 除皱术(面部提拉)
  • 男性化:
    • 丰额头
    • 丰颌
    • 丰下巴
    • 气管增大(喉结增大)

其他女性倾向的跨儿手术:

  • 丰臀术:腹部的脂肪被移植到臀部,以增加臀腰比。
  • 嗓音女性化手术:为了永久地提高音调,在声带中进行切口。
  • 灰姑娘手术:削脚骨以缩小脚的尺寸 风险极高
  • 削肩术:缩短锁骨,以减少肩膀的宽度。风险极高

性别不一致的成因

坦白说:我们不清楚。现代生物学和心理学证实不是后天因素导致的; 没有人会变成跨性别者,性别认同是先天的,甚至在胎儿时期就明确了。它似乎是遗传的;跨性别父母更有可能生出跨性别子女,并且很多时候双方会相互觉醒:孩子向父母出柜,父母意识到他们也可以出柜。

下文的学说阐释了影响性别认同的因素。这不是说这些因素决定了性别认同或概括了一个人的性别,因为性别与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这也不是对性别认同的规定.

如果看过《侏罗纪公园》,你可能对这个场景有印象:

A所有脊椎动物的胚胎本质上都是雌性。它们只需要在适当的发育阶段接受激素就可以变成雄性。 虽然是泛泛而谈,但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

人类胎儿的性腺最初处于未分化状态,即既能发育为卵巢,也能发育为睾丸。Y 染色体上的 SRY 基因产生名为睾丸决定因子(TDF)的蛋白质,该蛋白促使SOX9(另一种蛋白质)的合成,由此开启了连锁反应。SOX9促使性腺细胞分化为支持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由此组成睾丸;若TDF合成受阻,性腺细胞便分化为卵泡膜细胞和卵泡,由此组成卵巢。

睾丸一形成便开始分泌睾酮,通常于妊娠8周至24周水平激增。高水平的睾酮以及胎盘中的另一激素促使阴茎和阴囊发育。外生殖器大约在第9周开始形成,第11周时可以辨认。如果睾酮水平没有激增或身体没有反应 (如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那么生殖器将发育为外阴、阴道和子宫。

这一过程中的干扰可能会导致生理错位,而许多间性人正是如此。生殖器官通常部分发育:外生殖器部分形成,但功能性性腺仍然存在。有时儿童具有功能完整的男性或女性生殖器,但性腺不完整。有时Y染色体未产生TDF蛋白的胎儿长出了完整的女性生殖器官。

这是斯威耶综合症,女性患者数量仍是未知数。一位性染色体为XY的无卵巢斯威耶综合症女性在 2015 年藉由体外受精技术成功生育了一个孩子。通常斯威耶综合症会使卵巢丧失全部功能,但在 2008 年,一位有青春期,月经正常,有过两次自然受孕的女性在她的女儿被确诊后发现她也是。

事实上,由于绝大多数人从未进行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我们无从得知这些情况有多普遍。这是如何影响性别认同的?而外生殖器分化的过程也同样发生在大脑之中。

And it gets even weirder!
Lisa T Mullin @LisaTMullin

@TransEthics Normally the Y chromosome carries 27 genes, only 4 are related to sex. One, the SRY, determines (via the SOX9 gene) whether testes or ovaries form in the early fetus. Another 3 determine sperm production if testes form.

Lisa T Mullin @LisaTMullin

@TransEthics The SRY is just a signaler to 3 dark DNA areas to produce more SOX9 genes, above a certain threshold testes form, below that ovaries.

But that is just the start of the story. If ovaries form then another gene, FOXL2, keeps them as ovaries.

Lisa T Mullin @LisaTMullin

@TransEthics FOXL2 works with estrogen receptors to keep the ovary as an ovary without which it would turn into testes and start producing testosterone by inhibiting SOX9 production.

Lisa T Mullin @LisaTMullin

@TransEthics Male and female mammals produce SOX9 as far as I know all their lives (I need to check up on that) and even if there are already ovaries if the level becomes high enough then the ovaries will turn into testes.

Lisa T Mullin @LisaTMullin

@TransEthics But FOXL2 production depends on enough estrogen and/or the estrogen receptors working correctly. If something goes wrong with either then SOX9 production increases and existing ovaries will turn into testes and produce testosterone.

Lisa T Mullin @LisaTMullin

@TransEthics So there is a feedback loop: No SRY means less SOX9, thus ovaries form. They produce estrogen which causes FOXL2 production which suppresses SOX9 production to keep the ovaries as ovaries. Is something goes wrong and SOX9 levels climb enough then those ovaries will become testes

脑分化

胎儿的大脑在第12周到第24周之间才真正开始发育。大脑皮层容纳了所谓的大部分意识,它在这段时期会大幅增长。在此之前的结构更像是框架,是维持身体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神经系统。脑沟回在在生殖器发育很久之后的第14周开始形成

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反复验证,顺性别男性和顺性别女性大脑之间存在微小但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研究中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一致。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有这种差异的人就会是那种性别,因为性别认同没那么简单。但它证明了男女的大脑存在差异。也有证据表明,大脑可以整合这些差异,或许非二元性别者的大脑就是如此。

胎儿11周后的睾酮水平会直接影响大脑皮层的男性化进程,以及其他大脑结构的变化。在对CAH(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和CAIS(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女童患者的研究已经反复验证了这一点。

我们发现胎儿睾酮水平与分性别的游戏行为之间有显著联系。

Fetal Testosterone Predicts Sexually Differentiated Childhood Behavior in Girls and in Boys

在中期妊娠,母体内过量的睾酮可以(并且确实会)引起女胎的大脑男性化,而对睾酮产生或吸收的干扰可以(并且确实会)引起男胎的大脑女性化。这种干扰也不一定是外部的。不同的遗传因素会导致大脑对睾酮的不同反应。

2018年发布的大规模跨性别者研究发现,在跨性别者中,几个关键基因从数据上看可能会更长(如有更多的重复片段)。单个基因可能不足以导致男性化障碍,但多个共同作用下肯定会降低胎儿大脑男性化程度。这些基因都是由父母遗传给孩子的,证明了跨性别父母更有可能生育跨性别孩子。

性别是天生的

可悲的是,西方社会极力阻止进一步认识性别。古代文明对性别有深入的理解,但殖民主义使其消亡。百年前的德国科学家曾积极地开展跨性别医学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1933 年纳粹使其付之一炬。当代保守主义和新纳粹仍穷尽手段阻止跨性别医学的发展。

但我们仍在进步,每年都加深一些认识。

我们确信,它绝非心理疾病,也不由创伤或外部因素引发。没有什么能把一个人变成跨性别者。性别在子宫里就定下了,是如同种族或瞳色的不可变因素。它与性取向无关,与性癖或恋物癖无关,也与父母或同龄人的影响无关。跨性别孩子的性别认同与顺性别孩子一样坚定。

还有染色体!!!

🏳️‍⚧️ TransEthics™🧜🏻‍♀️ #BlackTransLivesMatter @TransEthics

I'm going to regret paying the co-pay for this test eventually because it was pretty pricey… but I had my karyotype done. Just got the results.

I –a trans woman– have XX chromosomes.

the GC crowd can g[REDACTED]k themselves

性染色体有远比XX和XY要多的组合,此类情况称作性别分化差异。它们并不会总导致间性状况,且许多人在青春期开始时才表现出来。

  • XX男性综合征(46,XX Male):精子减数分裂过程中,SRY基因在交叉互换中进入不含 Y 染色体的精子。精卵结合后即产生带有SRY基因的XX型胚胎,最终发育为有XX染色体组却表现为男性的孩子。

  • 斯威耶综合症(46,XY Female):有XY染色体组的孩子表现为女性。很多种基因型都可能导致这种疾病,包括:

    • SRY基因的缺失或缺陷
    • DHH合成基因的缺失或缺陷
    • 肾上腺损伤引起的SF-1蛋白质缺乏
    • CBX2基因的缺失或缺陷,使对睾丸形成的调控(TDF 级联反应)受阻
  • XX特纳氏综合征:斯威耶综合症非常像,但其发生于有 XX 染色体组的孩子身上,导致卵巢功能丧失。

  • 特纳综合征(45,X):导致多种异常的、表现为女性的孩子。其病因为精子的性染色体丢失。

  •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47,XXY):患者多为有更多的女性化特质的男孩子。在极少数案例中,患者出生性别为女性,致使发育出女性化的睾丸而非卵巢。

  • 49,XXXXY克兰费尔特综合征:往往是致死的,幸存的孩子基本不育。

  • 三X染色体综合征(47,XXX),四X染色体综合征(48,XXXX)和五X染色体综合征(49,XXXXX):将使女婴具有愈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 XXYY 综合征:由于携带双份SRY基因,表现为男性。常常会导致性腺机能减退,因此需要补充睾酮,但其余方面与一般男性相似。

  • 镶嵌现象:指由妊娠期突变引起的,体内部分细胞有一套染色体组,而其它细胞有另一套染色体组的现象。染色体可能是XX/XY(产生两套生殖器),X/XY(较轻微的斯威耶或特纳综合征)或XX/XXY(较轻微的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 嵌合现象:两个受精卵合并为一个胚胎,导致孩子一半细胞有一套DNA,另一半有另一套DNA。患者可能表现为典型的男性或女性,甚至保有生育能力。染色体核型分析取决于取样位置,而不一定与患者情况一致。在极少数案例中有两套完整的生殖器官。

  •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 (CAH):肾上腺过度活跃导致XX孩子的女性生殖器男性化。

  •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对雄激素部分或完全拮抗,导致XY染色体组的孩子睾丸外的所有器官都不会男性化。AIS患者性别认同常为女性,但部分案例认同为为男性。

  • 5⍺-还原酶缺乏症(5ARD):丧失将睾酮代谢为二氢睾酮(DHT)的能力,这阻碍了青春期前的男性生殖器发育,那时会突然生长出阴茎。

  • 芳香化酶缺乏症:由于睾酮水平过高,导致女孩子男性化(睾酮还可以在妊娠期间透过胎盘屏障进入母体)。

  • 芳香化酶过多综合征:由于所有睾酮转化为雌二醇,引起男孩子女性化。

激素的作用

正如“性别烦躁的成因”一节中所说,每个人的DNA都有男性和女性身体的遗传指令,而使用哪一组指令则由性腺产生的激素控制。这种分化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有SRY基因,在怀孕6-8周,SRY基因会引发睾丸发育而不是卵巢发育。从那以后,人体的主要性征和次要性征都是性腺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使形成外阴,阴道和子宫。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使形成阴茎和阴囊,使斯基恩氏腺向下移动扩大成前列腺。分化至此结束,直到9-10年后青春期开始。而我们都知道青春期的作用。

那么这是如何实现的呢?为什么细胞会分化成这样?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解释什么是受体

激素受体

简单说,受体就像汽车的钥匙打火器(新车还用钥匙打火吗?)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有不同功能的锁。它们就像给细胞发出信号的开关,激活其基因序列的不同部分。每种受体只能接受特定的化合物,就像只能用特定的钥匙开锁一样,不同的化学物质拧钥匙的能力不同。有些可以完全启动汽车,而有些只能拧到电源模式。

化学物质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称为相关结合亲和力,以化学物质与受体结合可能性的百分比来衡量。因此,如果激素B仅在10%的情况下与激素A结合,那么它被认为具有10% 的结合亲和力。同样,化学物质的作用能力称为反式激活能力。与受体结合但不起任何作用的化合物被称为拮抗剂,起作用的化合物被称为激动剂。如果它只起一点作用,就叫部分激动剂

你可以把拮抗剂想象成会所的保镖。他们站在门口防止其他人通过,但自己却不进去。大多数拮抗剂被称为阻断剂。它与抑制剂不同,抑制剂是一种减慢化学反应的化合物,或加速反应的活化剂。在受体中,抑制剂降低受体的能力,使其对与受体结合的东西反应不那么有效,活化剂像助推器一样增强受体的能力,使其反应更强。

在某些情况下,激素可以通过减慢或增强细胞活动而作为另一种激素的抑制剂或活化剂。例如,孕酮增加细胞活性,使细胞对雌激素和雄激素作出更积极的反应;睾酮增强多巴胺受体的交互能力,使大脑用更少的多巴胺达到相同效果。

激素有什么

激素主要有四种:

  • 氨基酸,如控制睡眠的褪黑素,或调节新陈代谢的甲状腺素。
  • 多肽,如催产素和胰岛素,它们是氨基酸的聚合体。
  • 类二十烷酸,由脂质和脂肪酸生成,主要影响免疫系统。
  • 类固醇,是由体内器官产生的信号分子,以便将信息传递给体内的其他器官。

以转变为目的,我们最关注最后一类,因为所有的性激素都是类固醇。它们分为七大类:

激素治疗最关注前三类。注:不论外表如何,所有人类体内都有这些激素。比例是影响体型的因素。

雄性激素

雄性激素有十几种,但我们最关注睾酮双氢睾酮

睾酮是人体的主要男性化激素,它在肾上腺、睾丸和卵巢中产生(在卵巢中立即转化为雌酮和雌二醇)。它促使肌肉和骨细胞生长,更高的浓度促进更大的肌肉量和更厚的骨胳结构。这也意味着睾酮对骨胳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骨胳结构内的钙分布。因此,严重缺乏睾酮可导致骨硬化和骨质疏松。睾酮是性冲动的主要因素,促进大脑皮层内的交配欲望。

双氢睾酮(DTH)由前列腺、皮肤和肝脏中的睾酮转化而来,通过促使随机勃起、面毛生长和体毛生长,在青春期男性生殖器的发育中起着主要作用。矛盾的是,DHT也导致了雄性激素脱发,因为它阻碍了头皮毛囊的血液循环(抱歉,对跨性别兄弟是一把双刃剑)。DHT与雄激素受体的结合强度是睾酮的十倍,所以减少它对女性化转变至关重要。

雌性激素

雌激素有四种:雌二醇雌酮、雌三醇和雌四醇。后两者只在孕期产生,对胎儿健康很重要,但和转变没有关系。

雌二醇是女性化激素,因为它是乳腺组织主要的生长信号激素,还促使脂肪堆积在大腿、臀部、胸部和手臂,同时阻止脂肪沉积在腹部,从而产生身体曲线。雌二醇还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更柔软,肌腱和韧带更灵活。

雌酮的作用一直是医学研究中的难题,因为与雌二醇相比,它有非常低的结合亲和力(0.6% )和反式激活能力(4% )。这种只停留在血液中的激素似乎没有任何作用。然而,它可以通过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转化为雌二醇,在体内发挥雌激素电池的作用。

新研究逐渐证明,身体可能为了调节总雌二醇水平,通过释放HSD17B1将雌二醇转化为雌酮,再释放HSD17B2将其转化回来。这两种酶都在乳腺组织中产生,可能对无卵巢的雌激素主导个体(如跨性别女性)在出现类似月经的周期性症状时发挥作用。

供参考

为什么出生为女性的跨儿不在服用睾酮的同时服用雌激素阻断剂呢?

在在女性生殖系统中,雌激素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卵巢包含成千上万的卵泡,这些细胞结构产生卵子。垂体产生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促使卵泡生长为黄体细胞。卵泡中的卵泡膜细胞产生睾酮,粒膜细胞产生芳香化酶,将睾酮转化为雌二醇。这是雌激素的第一种来源,但不是最大的来源。

注意:这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卵巢产生睾酮的原因;卵巢囊肿干扰芳香化酶分泌,使睾酮不能转化。

月经周期两周后,下丘脑促使垂体产生周期早期三到四倍的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峰值。这种峰值导致卵泡膨胀到释放卵子,此时卵泡的剩余结构叫黄体。然后,黄体开始产生孕酮和更多的雌激素,使子宫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这是第二种来源。

服用睾酮会导致下丘脑启动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峰值的基因失活,所以卵泡永远不会成熟,永远不会排卵,黄体也永远不会形成,从而去除卵巢内的一个重要的雌激素来源。

所以不仅仅是“因为睾酮更强”,而是因为卵巢比睾丸复杂得多,也更容易破坏。请停止传播虚假信息。

孕激素

最主要的孕激素是孕酮,它对人体有许多作用,且是女性化激素治疗的重要部分

孕激素受体的最大作用之一是调节性腺功能(卵巢和睾丸)。下丘脑满是对激活反应强烈的孕激素受体,下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从而减少了垂体产生的促黄体激素

促黄体激素使卵巢和睾丸产生雌激素和雄激素。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在排卵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卵巢中雌激素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因此,适用于孕激素受体的合成孕激素,通常是防止排卵的避孕手段。对于出生为男性的跨性别者来说,孕激素是拮抗睾酮的有用工具。

另一种满是孕激素受体的细胞是乳腺组织。孕酮对乳腺组织内乳管的生长和成熟中起主要作用。虽然"孕酮对乳房发育的影响"的正式研究很少,但在跨性别女性社群中已经看到很多它对乳房发育的显著改善。孕酮还被证明可以增加乳房组织的血流量,并促使脂肪沉积在乳房中,这两者都会增大乳房。

此外,孕酮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心血管健康,促进生酮作用(降低甘油三酯),增强代谢功能,降低乳腺癌风险。

盐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在转变中不起作用,但有一种主导激素所以值得说:醛固酮

醛固酮是肾脏从血液中水分子再吸收的停止信号。它由肾上腺产生,以调节身体水合作用。为什么它意义重大?

因为在跨性别激素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药物是极其强的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螺内酯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的结合比醛固酮更强,但不激活受体。它只会阻止肾脏接收停止水分子再吸收的信号。

这就是螺内酯利尿的原理。

“雄性激素诱导的第二青春期”导论

男性化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效果

本文收集了接受雄激素替代治疗的出生为女性的跨儿资料。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社交媒体和群聊,因此可信度不能保证。但由于跨性别医学研究缺乏资金支持,很多跨性别医学研究都不能保证可信度。

请注意,这只是可能出现的改变。每一个接受男性化HRT的人并不一定都会出现全部变化。年龄、基因、病史、初次青春期的女性化程度和激素水平都会对结果有所影响。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所以结果有随机性。一些改变也可能需要多年时间才会显现

嗓音变粗

雄激素使声带组织变厚、变硬,音调会永久降低。这种变化会在几年内逐渐发生。因人而异,有些人声音根本没有变化。这种变化不会是剧烈的,女高音不会变成男低音,但可能会变成女低音或男高音。

声音不会直接变成男性。音高只是人们性别发声的一部分,说话的方式有更大的作用。需要进行发声训练,以扩大共鸣,改变说话风格。

体温分布改变

Adam, the ever curious mf'er @AFortune69

@salenby @chaoticgaythey Night sweats/being HOT even at normal room temperature. The night sweats went away after a week or two the being constantly warm has not gone away it has just become normal.

Your scent changes, even the smell of your urine. Like I knew that going in, but it was still weird.

雄性激素使更多的血液向四肢回流,从而升高区域体温。因此,男性的核心温度往往较低,但口腔和体表温度较高。基础体温可能会升高。 会感觉更温暖,可能穿衣更单薄。气候寒冷的话,露出小腿可以帮助散热,却不会觉得太冷。

这种改变相当快;身体习惯时会盗汗。

排汗方式改变

当体温分布改变,出汗方式也会明显改变。头、背和臂膀上都会出汗。可能会经常出汗,所以要多喝水。

体味变化

常最先改变的事:汗液和体味都会增强,尤其在运动的时候。会有更酸、更像麝香的气味。最终趋于平衡。

到处都是体毛

雄激素显著增加腿部、腹股沟、臀部、胸部、背部和手臂的体毛。头发会变得更厚、更长、更黑。可能发生在面部毛发生长之前,并且需要一年多才能开始。培健生发水/米诺地尔有助于毛发生长,但小心有毒,尤其对猫有毒。

男性秃顶

男性秃顶是由一种睾酮代谢而来的雄激素——二氢睾酮(DHT)引起的。高水平的睾酮使更多DHT形成,而促成雄脱的基因导致头皮上的毛囊血液循环减少,从而将毛囊“窒息”死亡。不管怎样,发际线可能会后移,但如果家中男性长辈秃顶,那么你也可能秃顶。培健生发水也可能有帮助。

合成雄激素诺龙不会代谢成DHT,如果脱发严重,可以用它替代睾酮。但是,DHT对生殖器发育很重要,这是一把双刃剑。

皮肤变厚、变油

睾酮使表皮增厚、变韧,使皮肤变粗糙。身体产生的胶原蛋白会随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减少。而这会导致皮肤更加坚韧和干燥(尤其是膝盖和肘部)。手、手臂和腿上的静脉可能会变得更明显,但不会静脉曲张。

脸和头皮会变油。不止在脸上的痘痘很可能成困扰。情况往往在刚给药时最糟糕,一般在头几年后有所改善。

手脚变大

长时间(3-5年)的作用下,手可能会变得更坚韧,有更多的老茧。可能最后要换个大点的戒指。

睾酮也会使韧带和肌腱保留更多的水分,改变柔韧性。足弓会逐渐降低,脚会因此变大。

指甲变厚、变硬

角蛋白水平因雄激素而升高,手、脚指甲都会逐渐变厚。

肌肉量增加

雄激素刺激肌肉生长,这就是健美运动员普遍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类似睾酮)的原因。不必锻炼,肌肉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多,但锻炼能有实质性的收获,尤其对于手臂和肩膀。需要明白的是,一开始不会意识到力量变化。

上半身增加的肌肉重新塑造了肩颈线条,打造出更男性化的轮廓。还能提高身体处理脂质的能力,让减肥更容易。

脂肪分布

雌激素促使脂肪堆积到大腿、臀部和髋部,雄激素则促使大部分脂肪堆积到腹部。睾酮会让你的身体遵循雄激素模式,体重沉积于腹部,而减肥则会带走所有的体重。胸部、大腿和臀部的脂肪会随着肌肉的增加而慢慢转移,但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面部特征改变

随着体脂的迁移,面部脂肪也会迁移。颈部,下巴和下颌线变丰满,而嘴唇和上脸颊收缩。因为睾酮会使虹膜中的色素沉着消失,长期作用下眼睛的颜色可能会变浅。

这个过程极其微妙和缓慢,需要数年时间,并且很容易觉得什么都没变。最大的变化似乎在第3年和第4年发生。自拍几张照片比较。

咖啡因、酒精和精神药品耐受性增强

体重越重,稀释化学物质的血液就越多。睾酮水平提高使新陈代谢速度增加,血液毒素的代谢速度会增加。

心理变化

正如生化烦躁一节所述,大脑有固定的激素模式,错误的模式就像省电模式或过热保护的笔记本电脑。HRT可以使停止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症(DPDR)症状在两周内消失。脑雾消散了,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于复杂的事务(如果你没有其他的精神障碍,如ADHD)。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

如患有ADHD,症状可能会改变。雄激素加强多巴胺受体功能,因此睾酮水平上升会提高大脑中多巴胺的活化电位。多巴胺是大脑短期记忆的关键神经递质。短期记忆能力增强会让人更不容易分心,也更容易维持认知负荷

然而,雌二醇促进多巴胺的产生,所以当雌激素水平下降时,大脑中的多巴胺就会减少。症状会恶化,而非改善。

感情丰富

DPDR的缓解普遍伴随情感和表达能力增强。情绪变得更可控,不太可能即刻爆发。请注意:压抑情绪可以迅速地造成心理创伤

然而,情感表达能力可能会降低。有些人在开始服用睾酮后失去了哭泣的能力,但这可能是与睾酮剂量大小有关的普遍情况。尽管一些研究发现雄性激素改变了大脑情绪处理部分的功能,其中的原因仍不清楚。如果你真的失去了哭泣的能力,随着大脑变得更加适应和第二青春期的结束,它可能会及时回来。

Blotchkat @blotchkat

@salenby I know a lot of people have the effect that they can't cry. But honestly, I'm about to cry right now just thinking about crying.

I'm extremely sensitive and emotional now in a way that I didn't allow myself before.

I cry a lot, but it's always tears of joy now.

Willow BIm & Free Palestine William 🛡 @whangdoodler

@salenby I was told aggression could be more common but i feel like my “nerves” are in better shape than before T and therefore i usually feel more calm.

给药(注射或凝胶)之前和之后常常发生情绪失调,并导致耐心降低,攻击性增加。

食欲/饭量增加

你会饿的。睾酮能显著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肌肉量增加则需要更多营养,因此卡路里会消耗得更快。

睡眠

一些人称会失眠,能记起来的梦也变少了。然而,这远非普遍现象。

Elijah ★ (🏳️‍⚧️ Bug/Bugself🏳️‍⚧️) @crypticenbug

@beee_dl @salenby I had a decent sleep schedule before I started T, and afterwards it basically just flipped

自信心

睾酮能促使建立强烈的自信。困难会变得没那么可怕,自尊加强,焦虑减少。很多人称,自己更倾向于引发争论,更愿意在面对冲突时直言不讳,坚定立场。但不一定有更多的敌意或争论,只能说对胡说八道的容忍度更低。

外向性格

各种类型的跨性别者都常常发现自己转变后更善于交际。然而,这可能实际上不是激素治疗的作用,而只是不必压抑个性的结果。

生殖器变化

所有的生殖器都来源于同一种组织,它们在妊娠期没有明显结构差异。它们的许多表现都由体内激素调节。皮肤分泌物、肤质、敏感度和勃起行为都是激素的表现。 雌激素减少,雄激素增加时,它们的形状向阴茎和阴囊靠拢。

下体发育

DHT(上文提到过)在生殖器勃起组织的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由于DHT水平随着睾酮的增加而升高,也导致斯基恩氏腺(有时也叫女性前列腺)膨胀。这将诱导阴蒂随机勃起,致使勃起组织发育。增长量因人而异,常常为1-3英寸(2.54-7.62厘米)。

Aren @zeghostboy

@salenby @FoxxyGlamKitty I've been on T for literally a week and a half, and all I will say is that bottom growth and increased libido starts waaaayyyy quicker than you might think.

阴蒂头和阴唇会逐渐变干、变厚,内阴唇也可能开始长毛。自体润滑能力显著降低,插入式性行为可能导致疼痛。为避免撕裂和出血,请使用更多的润滑剂。

Endeavour @itsendeavour

I’ve been asked what lower/bottom growth is. What actually grows? It’s the bean. The clitoris. Can grow up to 4-5cm. Length/width is purely genetics like it is for cis guys. Looks like a miniature penis. My growth mainly occurred 3 months - 1 year.

Endeavour @itsendeavour

I grew a foreskin. It got sensitive & painful when having growth spurts, like pins and needles 🥴. Had about 3 growth spurts. Gets erect when aroused and morning erections are a thing. Diagrams from folxhealth.com/library/testos…

性高潮喷射量增加

前列腺膨胀会使前列腺液分泌量增加。如果以前不会喷射的话,现在可能会变成这样。

敏感度和性反应改变

性刺激可能以阴蒂头和干部的抚摸为主。

萎缩

阴道和子宫常常在头五年内萎缩,因此可能需要切除子宫。症状包括下腹部的深悸和没有其他经期症状的痉挛,特别是在性交后。避免阴道萎缩可以使用出生为男性的跨性别者在阴道成形术后用的阴道扩张器。

性欲增强
Adam, the ever curious mf'er @AFortune69

@salenby @chaoticgaythey The jokes about teenage boys always being horny, well, it's a thing. Not uncontrollably, get yourself in trouble horny, but I'd have sex multi times a day...

Also, I find I 'notice' women more now, I still mostly prefer men but the ratio has adjusted a bit more towards center.

在最初的一两年里,性欲肯定会上升,给药后处于最强状态。

性高潮
Blotchkat @blotchkat

@salenby Orgasms being different was meantioned and I have to second this.

My clit now really functions like a small penis.

So, before I would have these orgasms that could be very intense, yet never satisfying. Now my orgasms are less intense, but it's like, I actually feel I "finish".

性高潮的“样式”是可以改变的。它更像是在腹股沟的爆炸,而非源源不断的瀑布。

性吸引

睾酮能增加视觉刺激的性唤起。因此可能会更快地注意到偏好的性别,特别是女性恋者(被女性的外形所吸引)。

月经停止

雄性激素水平上升使下丘脑减少分泌控制卵巢的激素。起作用的雌激素将减少,也可能停止排卵。排卵停止,促卵泡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就不容易堆积、排出内膜,致使经血停止。

Moony @MoonyXIV

@salenby cw menstruation: if u take it for a while and then stop taking it for a bit your period will come back and it will be ANGRY

然而,可能仍然有其他经期症状,因为下丘脑仍继续传递月经周期的其他信息。尽管不常见,全子宫切除术后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但这并代表着绝育。**没有月经仍然可以排卵。此外,停止使用睾酮将重新唤醒卵巢,它们不会死亡。

“雌性激素诱导的第二青春期”导论

女性化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效果

本文汇编了医学转变的变化,为出生性别男性的跨儿,接受了雌激素替代治疗。信息主要源自社交媒体和群聊,不能保证可信度。跨性别医学研究缺乏资金支持,很多研究都不能保证可信度。

注意,本文描述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改变,不一定会经历全部变化。年龄、基因、病史、首次青春期的男性化程度和激素水平都会影响结果。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结果有随机性。一些变化需要多年时间才会显现。

胸部发育

不同于公众的猜测,大多数跨性别女性不追求大胸,常是非必要因素(很多人也做不到)。每个人出生时都有乳腺组织,没有雌激素刺激发育,则保持休眠状态。胸部发育一般需要2-5年,最长可持续10年,和顺性别女性相似。

胸部发育时会疼痛,乳晕内部及其周围会有压痛感。请避免用胸部撞上任何东西,真的很痛。乳头和乳晕会变得更敏感,大小变大,颜色变深。建议购入运动内衣。

该过程可能会泌乳。输乳管成形打开,会产生正常泌乳,不必特别注意。但如果没有刻意刺激却大量泌乳,可能是泌乳素失衡的症状。如发生,请及时就医。

皮肤细腻

睾酮使表皮层变厚、变硬,抑制睾酮使皮肤变薄。雌激素会增加胶原蛋白分泌,使皮肤更软、更有光泽。腿部静脉曲张可能会更明显,变浅的纹身可能会变清晰。

抑制睾酮后,皮肤油脂减少,面部和头皮油脂明显减少,粉刺和头皮屑明显减少。

柔韧性增强

睾酮促进韧带和筋腱的水分滞留,降低其伸缩能力。抑制雄激素会释放韧带水分,增强柔韧性。

手和手腕变细

The author's hands. This change occurred over the course of three and a half years.

皮肤变细腻,手也会逐渐缩小。由于睾酮缺失,手部血流减少,首部组织尺寸缩小。脂肪和体液移出手指,得换个小点的戒指。韧带变细变展,手指会缩短。

足部变小

类似手部变化,脚的形状也会变化。雄激素促进脚部血流,促进软骨水分积聚,雌激素使足部韧带更伸展。总体足弓变大,足部长度缩短可达2厘米。很多人称自己鞋码小了一到两码。

指甲变薄、变软

指甲由角蛋白组成,而雄激素受体激活角蛋白基因,使其变厚。抑制睾酮使指甲变薄,更容易破坏。

体毛变少

体毛不会完全停止生长。毛囊在DHT的影响下完成发育,将保持不变。但类似指甲,体毛疏密受角蛋白影响,而雄激素受体激活角蛋白基因,抑制雄激素使体毛更细、颜色更浅。遗传基因也起重要作用。

体温分布改变

雄性激素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升高四肢体温。女性的核心体温较高,口腔和体表温度较低。基础体温可能会下降至36.4℃左右。

耐寒性降低,可能要频繁增减衣物,也要考虑到很多楼宇将空调设为设为男性的舒适温度

排汗方式改变

体温分布改变,排汗方式也随之改变。由头部和臂膀主要排汗到全身出汗。胸下的汗可能较为困扰。

体味变化

男性体味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汗液中的类固醇信息素雄甾烯酮。雄二烯酮由睾酮代谢而来,阻断睾酮会阻断体味的来源。汗液会呈现更甜的女性体味。

药物改变体内皮质醇的吸收作用,服用螺内酯可能没有体味。

肌肉量减少

雄激素刺激肌肉生长,健美运动员常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即睾酮)。拥有雄性激素不用锻炼就自然地有更多肌肉,上半身尤其如此。阻断雄性激素导致肌肉萎缩、增肌困难,但也塑造女性化的肩颈线条和腰线。

力量大幅减小,搬东西更费力,瓶子也难打开。

脂肪分布女性化

雄激素使脂肪堆积到腹部,雌激素则使脂肪堆积到大腿、臀部和髋部。激素模式改变使脂肪按照雌激素模式堆积,而雄激素作用下储存的脂肪会分解。这就是所谓脂肪迁移、体型变化的错觉。腰线在肋骨下方收缩成形,腹部更柔软、更平坦。

雌激素使体重集中在身体下部,上半身肌肉减少,重心降低,步态也随之改变。走路由肩膀支撑自然地变为臀部支撑身体。

面部特征改变

体脂的迁移,面部脂肪也会迁移。颈部、下巴和下颚线条变细,嘴唇和上脸颊变丰满。眉毛和上眼睑上抬,露出更多眼白。眼睛周围皮肤和肌肉组织的改变会导致眼球形状,焦距和视觉清晰度改变。睾酮使虹膜色素沉着消失,眼睛的颜色可能会变深。

这个过程极其微妙、缓慢,需要数年时间,容易觉得什么都没变。可自拍几张照片比较。

头发改变

头皮血液循环改善。因雄性激素脱发失去的毛囊可能会重新激活,发际线和斑秃会恢复。头发变密、变长,毛囊更强壮。

卷发可能因发量增多变明显,发色也可能改变。发质可能更像母亲,而非父亲。

骨盆前倾

由于肌肉组织萎缩,韧带灵活性增加,重心降低,盆骨会向脊柱和大腿骨前方旋转。仅10-20度的旋转却改变了脊柱和髋骨排列,背部弧度增大,更显臀部。根据盆骨变化和背部弧度的改变程度,身高会下降1-2英寸(2-5cm)。

注意,这种髋关节旋转与出生性别女性在青春期和怀孕期间的改变不一样。骨细胞迁移使盆骨自身形状改变。然而,如果处于高生长激素水平的青春期初期,使用激素可能导致髋关节旋转。也有长时间使用激素而发生髋关节旋转的跨性别老年人。2017年,一位80岁的跨性别女性在reddit上说,在30年的HRT治疗过程中,她的医生发现骨盆变化与女性髋关节旋转一致。

咖啡因、酒精和精神药品耐受性降低

体重越轻,稀释化学物质的血液就越少。睾酮水平降低使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毒素的代谢速度会降低。某些抗雄激素也会伤肝,进一步降低代谢速度。

心理变化

如生化烦躁一节所述,大脑有固定的激素模式,错误的模式像开了省电模式或过热保护。HRT使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症(DPDR)症状在两周内消失。脑雾消散,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于复杂事务(如没有ADHD等精神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

如患有ADHD,症状可能改变。雄激素加强多巴胺受体功能,睾酮水平下降会降低大脑中多巴胺的活化电位。多巴胺是大脑短期记忆的关键神经递质。短期记忆能力降低让人更容易分心,更难维持认知负荷

好消息是雌二醇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Authors Note:

螺内酯影响盐皮质激素,影响短期记忆。可能会使ADHD症状恶化,更难维持注意力或意识到周围环境。我认为,自己2017年的一场车祸是螺内酯造成的认知不清。

感情丰富

DPDR的缓解普遍伴随情感和表达能力增强。无情绪和分离症状减轻,情绪加强。本就高昂的情绪变得更高昂,本就低落的情绪变得更低落。进行性别转变之前哭不出来的人会重新获得悲伤和喜悦。

但如果生命早期有创伤经历(谁能没点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能会发作。请寻求治疗师的帮助(某些情况下必需)。

情绪波动

雌激素水平波动,情绪可能会发生明显的,甚至是戏剧性的变化。无缘无故的哭泣;经前综合症的愤怒;请做好应对准备。

食欲

很多人饭量减小。手臂和肩膀肌肉减少使身体燃烧脂质的能力降低,更容易有饱腹感。

然而,孕酮增强了线粒体的能力,提高了代谢率。为补充消耗的能量,食欲会增强。

和先前相比饭量减小。许多人说自己饱得更快了。

睡眠

很多人HRT后睡眠模式改善。考虑到出生性别男性跨儿和出生性别女性跨儿都有这种情况,可能因为DPDR减轻了。使用孕酮可以显著的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更深,梦更多。

外向性格

进行性别转变后往往更善于交际。但实际上不是激素治疗的作用,只是因为不必压抑自我。

感观增强

跨性别者的HRT多次证明,在女性化和男性化两种HRT中,大脑灰质和白质的分布发生了变化。激素模式改变使大脑形成了新的结构和神经通路,导致感官知觉变化。下列已知变化,尚不清楚这是激素自身的作用,还是大脑对激素的反应。

  • 改善嗅觉,尤其是对人的嗅觉。汗味更明显,甚至难以忍受。
  • 改善颜色感知。颜色可能更深、更丰富。
  • 改善空间感知能力。许多跨性别者的本体感受很差,HRT后有消失倾向。
  • 味觉变化。某些食物变得更可口或更难吃;例如,香菜的肥皂味可能变重或变淡。辣椒素(辣椒素)的耐受性增强。巧克力和葡萄酒变得更加美味。

使用螺内酯常会渴望高盐食物,如泡菜、橄榄或土豆制品。螺内酯是保钾利尿剂,钠排出体外,大脑会促使你补充钠。

空间感知变化,自信心下降

常有人感觉自己变小,甚至穿高跟鞋的时候都会。比你高的人似乎高耸上方,感觉空间更大。

出现避免对抗的倾向。睾酮增强自信心,反之亦然。

生殖器变化

生殖器来源于同种组织,在妊娠期没有明显结构差异。生殖器的许多表现由体内激素调节。皮肤分泌物、肤质、敏感度和勃起行为都由激素控制。雄激素减少,雌激素增加时,形状会向外阴靠拢。

敏感度增加

龟头和阴茎干部的皮肤更薄更脆弱,更容易被撕裂受刺激,明显对触摸更敏感。整个器官对压力更敏感,按抚可能导致疼痛,最好通过振动刺激。

分泌液和女性化体味

尤其在性唤起期间,沿着阴茎干部的皮肤会分泌与阴道相同的液体(跨性别女孩的确会湿)。这些液体促进阴道内菌群的形成,也会使阴茎的气味(和味道)与外阴的气味(和味道)更接近。

肤色和肤质变化

阴囊向下延伸至会阴,类似于外阴唇和内阴唇,软化后呈现出更柔软、天鹅绒般的质地。会阴缝(阴囊形成前外阴开口的垂直线)周围的皮肤也会变黑。有些人的阴囊上会有条纹。

射精减少

血液中的DHT水平会因游离睾酮减少显著下降。睡眠时,前列腺增大,DHT主要刺激随机勃起,而勃起可以维持勃起组织。如果没有DHT,前列腺会再次萎缩,随机勃起也会停止(不再有晨勃)。

不论如何,整个器官将随着勃起组织的长期萎缩而萎缩。阴茎的形状会因此变得更像圆锥形。龟头首先收缩,接着可能失去变硬的能力。插入性性交会变难,勃起本身也可能变疼。

可以通过定期诱导勃起来对抗变化,但会越来越困难。

清澈的精液

精液的主要成分来自前列腺。前列腺液是一种质地粘稠的透明液体,而白色和粘性的性状常由睾丸分泌的精液带来。精液是睾丸的产物,因此睾丸失能时(抗雄激素或雌激素的作用)会停止分泌这些液体,只剩下前列腺液。

有些人甚至会停止分泌前列腺液,在高潮期间不会射出任何东西。

不言自明,女性化HRT会导致不育。但与一些报道相反,改变不是永久性的,无论是为了逆转变还是为了生育,很多人能够通过停止激素治疗恢复睾丸功能。

睾丸缩小

细胞会随着睾丸失能逐渐萎缩。这种萎缩可能伴有疼痛,有时表现为外伤的疼痛或隐隐的悸动感,有时疼痛信号从睾丸沿着会阴神经到直肠。

性变化

刚开始HRT时可能因为睾酮水平直线下降而完全丧失性冲动。这种情况能持续3-12个月,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会再有性冲动。孕酮常常使性冲动回归。当性欲卷土重来时,一开始可能意识不到新的性欲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性敏感带增强

人类的性敏感带:

身体变得对触摸更敏感,性敏感带也变得更强烈。乳房、腹部、大腿内侧和颈部尤其容易引发性唤起。

性高潮

性高潮的形式和体验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见上方链接)。幸运儿将获得无不应期的多重性性高潮的能力。难以达到性高潮是HRT的代价,人们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获得它。也可能变得比以前容易与伴侣达成共同高潮。

性吸引

跨性别者在转变中改变性取向也并非闻所未闻。这种改变几乎都是因为消除了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而激素治疗常常促使这一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会使性吸引力范围从单性恋扩展到双性恋/泛性恋,但有些人也发现性吸引很大程度上基于现实利益,而真正的与之相反。

类似月经的周期性症状

显然不是在荒唐地说经血。症状差异很大(就像顺性别妇女一样),通常持续2-4天,每26-32天重复一次(有些人说每两周一次)。与给药方案无关。可以用像Clue一样的月经追踪软件观察到这种模式。

  • 肠和腹部肌肉痉挛,程度从肠道的轻微抽痛到剧痛痉挛不等
  • 腹胀,有振水声
  • 放屁、腹泻等肠道问题
  • 情绪不稳定波动和非理性思维
    • 抑郁和身材焦虑加重
    • 人格解体或分离型障碍
    • 烦躁感加重
    • 易怒(经前综合症)
  • 肌肉和关节疼痛
  • 乳房肿胀和乳头压痛
  • 长痘
  • 疲劳
  • 食欲变化,自发的食欲(参见:chocolate cravings)
  • 性欲自行改变
  • 生殖器气味改变

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据报告,很多人出现了这种异常现象(包括鄙人),医生也确认了很多人的情况。切除过子宫的顺性别女性也有先例(我认识两个没有进行医学干预,有周期但无月经的顺性别女性)。

雌激素和孕酮激活了指示下丘脑卵巢和子宫周期性功能的基因序列。不论有没有卵巢或子宫,它会像出生为女性的人那样做。这种周期影响体内众多的器官和辅助系统,使各种不同的激素和酶释放,而它们会影响身体机能甚至行为。

稍后的网页更新将提供更详细的解释。

结语

何为选择?这里不是问命运和自由意志,而是问性别。我想有必要讨论选择的过程。

“选择理论”将选择分为两部分,即偏好和机会。机会是不同的道路,是尚未选择的可能性。偏好是驱使我们选择某个机会的内在因素。有的偏好驱使我们做出明确、理性的选择,很容易解释选择的理由,这种偏好源于“理性脑”。但相反的情况一样稀松平常,这种选择不是明确的理性判断,而是内心深处的感受,这种偏好源于过往的经历、生理因素或更底层的本能,正念练习人士称其为“感性脑”。

不论偏好源于何处,对立的感受塑造偏好:愉悦与不适;平和与失衡;亢奋与烦躁。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源于正负反馈。如果只有两个选项,不选对自己最有利的,至少也是最无害的。

这又与性别有什么关系呢?人的性别不是选择,而是不可变的内在(注1)。某些因素也会让性别认知改变(如流性别(注2)、分离性身份(俗称精神分裂)等情况),随着深入理解自己的性别,也会改变阐述自我的方式。但性别身份无法选择,选择的只是表达方式。

感受促成偏好,进而促成选择。感觉对了,才会选择公开自己的跨儿身份;感觉不对,才会捍卫自己的性别身份。“跨性别”伴随着污名和歧视,我们选择与它相伴。不少跨儿为了安全,隐藏跨性别身份,作为顺性别生活。即便知道被当成顺性别者更安全,也有很多跨儿不会隐瞒,轻松地打破别人的想当然。这都是选择。

亢奋与烦躁促成了多元性别现象,有人明白这个道理就会不安,活学活用。自己没体会到性别烦躁,又为什么背负了“跨儿”身份的重量?选择不是凭空而来的。即便初衷绝对积极,别人不尊重甚至否定你的性别认同呢?你感觉如何?

可就只是有点不舒服、不开心啊。

宝儿,这就是性别烦躁呀。

我们本就身处此地,我们本就与众不同。

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显示跨性别人口比例提高。随着认知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不对劲,去寻找自我。美国性少数人群者反诋毁联盟(GLADD)估测3%的人都是跨性别者,更激进的数据有5%甚至10%。对性别的理解越深,就表述出来更多,就有更多人认识到男女二分性别结构的僵化错误。

这变化太可怕了:保守派害怕,对性别新的认识消解了父权制社会结构;保守的跨性别者害怕,自己按哈里·本杰明规则进行性别转变,本来要行动、撒谎、操控别人,现在却这么容易。如果谁都可以是跨儿,公众就不会把跨儿当回事;厌女的反跨团体害怕,努力废除跨性别者的权利。如果可以跨越男女两性,必将危害男人和女人的利益。

成为跨性别者绝非跟风行为。

性别烦躁也不是突然出现的。

更没有人诱导孩子做跨性别。

不要再这么想了。

译注1: 纠错。“不可变的内在”(原文"at a level of the brain’s function that is not subject to change"),绝对不是说存在某种先天的、不变的脑结构,目前科学证据无法支持这一结论,并且走向了生理本质主义的谬论。从小到大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习得的知识、行为与态度都是每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也由经历造就:从来没听说过“跨性别”这个概念,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就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构建了一个人的本质,“性别不是选择”指的是无法在不破坏一个人本质的前提下改变它

译注2: 争议。一般认为流动性别不算改变性别,流性别者处于稳定的流动性别状态,ta一直是流性别者。但也有人认为这算改变性别。